曾经的90后留守儿童已为人父母,如今农村
2023/2/3 来源:不详北京什么医院荨麻疹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背井离乡的务工父母
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90后父母赶上世纪90年代的“务工潮”,将90后的孩子们留在农村给祖父母带,从此90后成为大批量留守儿童的产生
如今90后已为人父母,他们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再次成为留守儿童吗?
如今时代变迁,国家社会发展迅速,各领域都是崭新的一面,但在江西省范围内能够吸收劳动力的企业并不多。
大批的农村“子弟”们,他们为了一家的生计,或者是自身的前景发展,大多往隔壁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发达城市寻找工作,所以90后也被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和当年的父母一样,一年只回家一次,故此他们的子女也沦为了留守儿童。
依托现在的物流发达,儿童们的衣食住行并不差,房子从“砖木结构”到“砖混结构”,水果零食丰富,网购时兴下,孩子缺什么就网购什么到家。
儿童虽然在物质上基本满足,可是学业教育上,却存在很大短板
现在农村教师的配置不是很全面,教师在心理教育,以及校方综合能力的有限,在孩子心理教育上是严重短缺的。
据本人的家乡农村小学和中学的了解,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范围内,学校老师基本是语文、数学、英语科目老师的三角教学制度,其他课程是需要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代为上课的。
儿童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引导,激发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敏锐,从而形成一种自学的天赋发现,而这样的工作往往是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来发掘的,可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知识水平上是无法担任好这一角色的。
90后的父母多数是60/70年代的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是小学未毕业,在外务工多年,养育一家老小。务工也是和村里的同龄人“结对同工”,知识水平在同样的线上,如果在工厂上班二三十年,以早期的工厂而言,他们很难享受社会的“再教育”改造,基本都是被资本剥削的存在。
等到五六十岁来了,90后结婚生子,他们固守家庭传统,回到老家带自己的第二代。
在村里的我经常碰到一些爷爷奶奶,对于老师下达的家庭作业而无从下手,孩子因为急的明天要检查作业而哭泣,束手无策的他们,深夜只能安慰着孙子女们睡觉,明天和教师的说明一下。
“亲情缺失”阻碍儿童的性格良好发展,易产生心理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长期地缺乏亲情的安慰和关怀,因此儿童会产生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童年时期,他们会过早地体验到无助的感觉。在日常生活学习上,遇到心理不通,情绪难解时,在自我认知辩证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长期以往,会形成内心封闭,孤独不合群,不愿与他人交往的性格特征。
平时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意识特强,影响孩子的行为,以及心理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隔代”监护终究是存在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监管关怀上存在不周,从而在许多教育上产生不足,长此以往,并形成了独特,有缺陷的性格,这也是十年前,网络上为什么称“90后是被废掉的一代”。
因为“90后”一代留守儿童的成长历程中,出现了太多的社会教育问题,比如:青春期叛逆、早恋、沉迷游戏、“沙琪玛”审美、辍学厌学等问题。
希望国家社会尽快消除“区域不平衡发展”,让乡村真正实现振兴,达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让乡村的青年在家乡有所作为,有工作可寻,让他们的子女可以享受更多的亲情关怀,这不仅对每个家庭有益,更是对华夏未来的“摇篮”们负责,更是为祖国长久治安、国富民强的基础。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