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党群连心网
2022/12/28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上饶日报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鄱阳县委围绕“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凝聚发展合力、树立文明新风”目标,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探索开展“民事党心”主题活动,建立党组织引领、多元参与、全方位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如今,走进鄱阳县的乡镇,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看到的是群众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感受到的是一阵阵治理新风扑面而来。
党员联户聚人心,把“群众诉求”变成“民情清单”
7月1日上午,鄱阳县石门街镇东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坐了26名党员中心户。“今天的主题是,结合党员中心户前半个月的了解,汇总一下群众诉求,集体谈一谈处理意见。”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方华简单介绍了今天会议主要任务。
“沈海军反映儿子在学校入党,需要提供亲属政审材料;刘金田养的鸽子还有好多鸽子蛋,卖不出去,希望村里帮忙联系销路……”“我的服务对象沈怀凤反映她孙子今年14岁,其父亲在服刑、母亲改嫁了,现在就靠她老两口供养,快负担不起了,看村里能不能给点照顾……”党员中心户依次发言。
“这些问题全记下来,进行汇总,现场能办的,散会后我们立即办,现场不能办的,等下支部集体研究下,分类建立台账,分类处理……”不一会儿,东山村“民情清单”就建好了。
在“民事党心”主题活动中,东山村党支部挑选了26名履职能力较强的在家党员,设立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户,采取上门了解与群众主动反映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群众诉求,每半月向党支部反映一次,党支部汇总建立“民情清单”,让群众的所需所盼一目了然。
支部引领强动力,把“民情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民事所需,党心所向。鄱阳县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从“民情清单”入手,依靠组织和干部的力量,把群众反映的“民情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推动党员干部站在群众的角度想工作、做服务,把老百姓的“大事小情”办好办实。
村党组织对“民情清单”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矛盾纠纷,挑选“五老”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建村级调解员队伍,将矛盾纠纷事项交由调解员处理,调解成功后,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对于民生实事,邀请“五老”人员、村民理事会成员依托“党建+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进行处理,提出解决方案,明确完成时限、具体措施和责任人;对于村级发展大事,实行党员首议制,由党组织确定议题,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再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发展具体方案;对于陈规陋习,由村民理事会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同时,鼓励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在芦田乡洪源村,起初开展“民事党心”主题活动的时候,村民们半信半疑,甚至不配合。因此,党支部书记陈益红带领村“两委”干部组建村级调解员队伍,摸索建立起党员首议制、道德模范评比制等新制度,重新订立村规民约。党支部协调解决了宅改、交通事故等多起群众矛盾纠纷,新建了文化广场,引进了蔬菜大棚、源滋味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
“只有村民感觉到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日子变好了,才会更加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陈益红说。现在,洪源村基层组织更强了,村容村貌更美了,党群关系更密切了,党支部一跃变成了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
健全机制惠民生,把“履职清单”变成“幸福清单”
鄱阳县开展“民事党心”主题活动,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健全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在活动中,建立了“支部主事、清单理事、分类办事、交账销事”的工作机制,实行办结销号制度,对已处理完成的事项及时销号,并将“民情清单”办结情况纳入“三务”公开范围,接受群众监督,用群众的“点赞量”检验支部办实事的“含金量”。
“村民有问题,跟党员中心户反映,村里面立马着手解决,我要给村里点个赞!”谢家滩镇福山村老人程祖送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谢家滩镇福山村老人较多,而村里的阅览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不够,导致大家平时只能聚在广场上活动。前不久,福山村召开“民事党心”主题活动研讨会,党员中心户反映村民建议为老人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场所。于是,党支部依托“党建+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村里新建了老年驿站,内含舞台、健身器材和阅览室等,老人们有了新去处,心里都乐开了花。
7月10日,在白沙洲乡礼恭脑村“三务”公开栏前,村干部刚刚张贴的最新“民情清单”办结销号表,就吸引了不少村民们上前围观。看到销号表上开设公交站点这一诉求标注着已销号,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原来,礼恭脑村邻近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前,公交车只往返于县城和湿地公园,不开到村里。党员中心户反映村民们希望公交公司能在村口设公交站点,方便大家出行,党支部立即邀请乡镇挂点班子、村“五老”人员、村民理事会成员,召开“党建+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制定争取公交站点方案。在乡镇挂点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理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与公交公司积极沟通协调,同意在村里设站点,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群众所盼正是党组织工作的方向。“民事党心”主题活动本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了基层党组织处理群众问题的工作机制,切实将活动成效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具体实践,转化为乡村有效治理的新成效。
据统计,自“民事党心”主题活动开展以来,鄱阳县共设立党员中心户户,联系群众户,建立“民情清单”份,收集群众诉求项,办结销号项,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万元,开展道德模范评比86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了“民心”与“党心”的紧紧相连,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