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超10万人的深度贫困县区,如
2023/4/22 来源:不详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青山含黛,绿水如茵,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如洁白的飘带在山间舞动,一个个产业园区如马力十足的列车拉载着脱贫致富的群众,一个个新型社区如颗颗明珠在山间闪耀,宽敞的中心广场,气势宏大的村支部活动室……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已经成为过去式。
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中)在财梁社区现场办公解决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年,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累计稳定脱贫退出个贫困村户人,贫困县退出6项指标全部达标、群众认可度达98.8%……如何做出这样骄人的成绩?
选准“好班子”固强“主心骨”
“有女不嫁忠诚村,那个地方穷死人。”忠诚村地处安康市区城乡结合部,过去没有当家产业,村里穷,群众无经济收入。
年,村两委换届,当地村民刘瑞红当选村支书后,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听取意见,汲取大家智慧,一番考察分析后,刘瑞红决定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设施蔬菜,成立合作社,统一种销、抱团发展。年,忠诚村党支部对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实行“三优先两免费”,即优先土地入股分红、优先承包蔬菜大棚、优先安排务工用工、免费提供蔬菜种苗、免费技术培训指导。在村干部们的努力下,年全村70户贫困户人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元以上。
早阳镇包河村党支部一度软弱涣散,年通过整建后支部书记程宝胜自筹资金50万元,成立永顺发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组织全村贫困户发展甜杆种植亩。
刘瑞红在园区大棚内查看草莓长势
忠诚村、包河村的实践证明,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沟村转变为样板村、示范村,靠的就是抓党建、抓班子。为全面提升村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汉滨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齐新班子,全区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面实行“一肩挑”,并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通过发挥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了“产业兴、群众富、支部强”工作目标。
把脉“开方子”培育“领头雁”
“作为党员,帮贫困户脱贫是份内事,也是责任。”晏坝镇金龙村党员魏泽锋在村上党员大会上作出承诺。
年,在外创业成功的魏泽锋被动员回村投资万元发展产业,成立金龙村茶叶产业村民专业合作社,当地70户贫困户入社户户参股、按股分红。贫困户罗先林说,“我们夫妻俩在产业园务工一年能挣元,反租倒包管护园区6亩茶园,一年挣4元,再加上3亩土地入股,年固定分红元,七七八八算下来有2万多,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沈坝镇桥头村年轻党员方益平在外闯荡多年。经多方实地考察,年回村发展蚕桑产业,现如今,成为村上养蚕“状元”。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坝镇党委书记陈光胜说,“原来这个村没有主导产业,在方益平带动下,蚕桑产业成为村上主导产业,也是群众增收致富产业。”
退伍军人杨宁是早阳镇寨垭村党支部委员,魔芋种植成功后,不忘带动乡亲致富,今年为贫困户提供头仔猪,同时在高举村建设红薯粉条厂,带动4个村发展红薯0亩。
在汉滨区,如今多名像魏泽锋、方益平一样的普通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近年来,汉滨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采取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回引”一批视野宽、思路活、资源广的优秀人才回村任职或返乡创业,构建起党组织带动、党员示范、政策帮扶、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新模式,将72名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等培养成党员和村后备干部,身体力行领着群众学、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点燃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
敢于“压担子”打造“先锋队”
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中原镇麻庙村第一书记宋双双和妻儿一起驻村,用实际行动赢得当地贫困群众的“点赞”。
中原镇麻庙村第一书记宋双双(右)入户走访,听取民意
汉滨区应急管理局派驻大竹园镇马泥村第一书记魏杰一家“全家总动员”,在4个偏远乡村为扶贫工作添砖加瓦。在他们身上,有压实的担子,更多的是对贫困群众的深情。
像魏杰这样优秀的干部汉滨区应派尽派,集中精兵强将向基层一线汇集,确保“能摘穷帽子”成为现实、“善摘穷帽子”化为常态。目前汉滨全区落实中省市区个单位包抓贫困村,遴选扶贫工作队员名,选派第一书记名,选派名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发展。抽调名干部驻村帮扶,2.9万余名党员参与脱贫攻坚,为贫困户办实事120余件,有力保障个贫困村出列,户人脱贫。
针对扶贫干部生活、健康、待遇等实际困难,汉滨区也切实做好人文关怀、健康保障、待遇落实,让干部放心干、大胆干。
选准“好路子”精准“施良策”
县河镇财梁社区是深度贫困村之一。从年5月,区委组织部作为包联村之一,从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和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入手,把一个昔日偏僻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这几年村里确实变化大,不仅建了社区楼房,还安装了水利配套设施,新修了道路。先后引进4家企业在社区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了有劳力贫困户“两业”全覆盖目标。”县河镇财梁社区第一书记王壹介绍说。
这些变化得益于汉滨区“帮扶部门与支部联建、产业联盟帮带”的发展模式。近年来,该区深化“支部+X+贫困户”方式,落实每村至少1个经营主体带动、1项主导产业增收,完善“资源开发、资产经营、产业带动、服务创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四项机制,全区建设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个、培育龙头企业52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认定家庭农场个,建设农产品加工厂42个,社区工厂85家,推动全区个贫困村率先实现“薄弱村”“空壳村”清零。
扶志“换脑子”激发“内生力”
“我是党员,我要求退出贫困户,我有能力发家致富。”县河镇上湾村党员王仁明向驻村干部主动提出要求退出贫困户。王仁明懂得种植花卉、盆景,通过发展该产业收入可观,在他影响下,该村十几户群众也开始种植花卉和栽植盆景。
大竹园镇二联村道德评议会现场
在沈坝镇中心社区道德评议大会上,经评议喻家保得到50分“爱心超市”积分卡奖励。让“先进者”领奖高高兴兴,让“后进者”处罚心服口服。该区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全面推行“一约、四会、一榜”制度,扎实开展百村十送助脱贫等活动。
年全区累计开展道德评议1余场,评选表彰自强标兵、道德模范等各类典型余人,帮教转化负面典型余人。在每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超市”,探索实施积分制管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倡导红白喜事简办新办,为群众减去人情负担,将有限资金运到兴产业、学技能、促健康上来,为脱贫路上增添了新动能。
党建引领脱贫路,小康路上党旗红。在党建引领下,汉滨区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作者系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