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加水员的春运故事水总管夹缝中喂

2023/8/7 来源:不详

今年是祁希明在厦门火车站度过的第13个春运,他已53岁,估摸着自己还能再做个七八年,再多赚点钱。海西晨报记者唐光峰摄

祁希明经常给动车加水,自己却舍不得掏钱乘坐动车。海西晨报记者唐光峰摄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雷妤通讯员万宇)饥肠辘辘时泡上一碗泡面,口渴时续上一杯热水……在春运返乡途中,列车上不间断供应的水,给人们的冬日旅途带去了些许温暖。

每一滴水背后,都离不开一群被称作“水总管”的列车加水员。在车流汇聚的列车夹缝中,他们身着“黄马褂”、手持橡皮管,在列车停靠站台的十几分钟内,往返于几个注水口之间,为每节车厢注水,直到蓄水箱加满水。

今年,是祁希明离家在外的第十三个春运,也是他成为列车加水员的第十三个年头。日前,晨报记者来到厦门火车站,记录他的春运故事。

步行三四万步“喂饱”每列车

1月10日,春运首日。

在厦门火车站,祁希明身穿安全服,头戴草帽,手中拿着水阀钥匙,身后别着对讲机,帽子内放着一张春运时刻表,熟练地行走在站台下、铁轨间的闸道上。

列车加水员是维系车站运转工种里边,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工种之一。他们工作在室外铁道间,两旁都是火车,中间就是一个天然的“风道”,车不动时都能听见呼呼的风声,列车通过时,风力更强劲,工作环境十分危险。

因为危险性高,只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才可进入铁道,祁希明每日都要在这条狭窄的水泥板路上走上三四万步。列车到达前5分钟,他就要立岗接车,列车停稳,加水工作开始了———先打开蓄水盖,接上皮管,然后打开水阀。每趟列车配备2名加水员,每个人负责给4节或者8节车厢加水,“喂饱”每列车。

加水虽然是一项重复性的动作,却有一套严格的加水流程,祁希明先从西往东依次加水,满水提示后,再从东往西依次关闭水阀、取下皮管,完成流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确保每一节车厢都加满水。

在铁轨旁作业,每一个动作都有“规矩”。如此操作,完成一列8节车厢的加水工作,大约需要13分钟。

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寒

春运期间,轨道比往日更加繁忙,因为每列车的靠站时间不同,加水工们需要“抢时间”,确保每列车能够准点运行。

为了给第一趟列车加水,祁希明凌晨5点就起床,一直工作到傍晚时分。值大夜班时,他就住在站台间的值班室内。值班室内应有尽有,有微波炉、床和冰箱。往日里,祁希明就把备好的饭放进冰箱里,用微波炉热着吃。

对于加水员而言,吃饭时间是时刻表决定的。春运期间,按时吃饭变得更加困难。“谁有空就谁先吃,吃完再来替换下一个人。”祁希明告诉记者,自己有时早上10点多就吃午饭,有时要等到下午两三点才有空闲。

“每一项工作都不容易。”在祁希明眼中,加水工最辛苦的不过是“四季变换”。

冬日,列车从身旁呼啸而过,刮起的寒风,格外刺骨;夏日,列车排风口的热气与地面炙烤的热气交织,汗水滴在钢轨上,“滋滋”作响;雨季,半遮挡的屋檐把雨水汇聚,水像冰雹一样砸在身上,全身湿透。

祁希明喜欢厦门的冬日,并不严寒。即便如此,在冬日里,拔管时溢出来的水把他的衣裤打湿,一趟工下来,里面一身汗,外面还是一身寒。

目送列车寄思念家人就是支撑

对于无数的铁路工而言,春运在外,回家过年,都是一种奢侈。

虽然从事加水工这一行,每天给几十辆动车加水,可十多年来,祁希明真正坐动车的次数不到5次。坐一趟动车回家要数百元,他舍不得。每年,他会选淡季时,买一张98元的硬座票,坐7个多小时的特快列车回一趟家。他的家在江西上饶鄱阳县,还要中转一个多小时的汽车。

“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这里的每个人都想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但我们都回家了,谁来干我们的活呢?”今年是祁希明在厦门火车站度过的第13个春运,他已53岁了,估摸着自己还能再做个七八年,再多赚点钱。

每年春运,遇到开往家乡的那趟列车,他就会想起远方80多岁的母亲和妻儿、孙子,家近在咫尺,思念更甚。

而他用自己的方式排解思念———给一列列车加满水,再目送它们一一驶离站台,想象着自己也在那辆列车上,驶向家的方向。

在外打工多年,支撑他的是家人。住在每个月元的柴火间里,祁希明苦中作乐。“出门在外,房子只要能遮风避雨就行。”除去日常开销外,他把钱都寄回了家。

祁希明告诉记者,大年三十那天恰好轮到他值班,他想着,下了班后就和家人视频,看看视频里的家人做的年夜饭,再给小孙子们发点压岁红包,心中也就满足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