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奇妙石洞,相传每日流出一碗米,供

2023/12/14 来源:不详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农家》

我国的古诗,浓缩了思想与语言的精华,一首《农家》字字珠玑,写出了农民内心深处的苦。

农民将全部身家性命,都与田地捆绑在一起,种田的难,作为农民的苦,外人无法体会。

一首诗,足以体现出粮食的金贵,衬托出粮食的重要。

老话说民以食为天,断了粮,天可就真的塌了。遥看非洲,缺粮严重,当地人靠吃泥饼充饥。百姓食不果腹,更无从保障医疗、教育。

儿童饿死时有发生,新闻里总能看到,一群孩子蹲在垃圾堆里找吃的。瘟疫横行、人口买卖、吸毒贩毒、抢劫成为了当地社会的隐患、毒瘤。

可见,一碗饭保着一方的安稳与祥和,是人生存的最低保障红线。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关于“米”的传说,这些传说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粮食的重视,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福建的“出米岩”。

福建省有一奇怪的岩石,相传石缝每日都会流出大米来,到底怎么一回事?

这要先从一块岩石说起。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的大柿山上坐落这一块岩石,这座岩石非常大,约有两个成年男子高,宽度有数十人围抱不过。

岩石周围遍布着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岩石下面连着一片片苔痕,形状怪异的岩石犹如一只大手,像被雕刻过一般,见过的人都说,岩石隐约冒着“仙气”。

在岩石底部,有一个直径7厘米,柠檬大小的洞口,往里看,会看到类似通岩心的地方。洞口下方的岩石有道凹槽,像是一道水渠,正是这个柠檬大小的洞口流出白米。

相传,唐朝时期,一位高僧云游至此,见此地仙气缭绕,便在此建了一座寺庙,广纳僧侣及心善向佛之人。

一日寺院内一位僧人外出挑水,偶然间发现,寺庙附近的一处石头缝中竟然流着奇怪的“水”,远看“水”稠密且颜色奶白,落地声音像珠子洒落,怎么看都不似普通水。

僧人快速走近一看,石缝里竟然唦唦地流出白米,大米粒粒饱满,色泽透亮。他立刻用碗去接,发现这白米不多不少刚好流了满满一碗。

“这是佛祖显灵,保佑我寺呀。”于是僧人拿着米回去汇报此事,从此寺庙改名为“出米岩寺”,那块石头被称为“出米岩”。

寺院将“出米岩”流出的米存集起来,以此来供养寺院僧人。说来也怪,石缝每日流出的米数量不一,僧多出米多,僧少出米少,不曾有浪费。

当然,现在这个石缝自然不会流出白花花的、一碗碗的大米。

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传说,一天负责取米的小僧恼怒石洞,嫌其出米缓慢,便欲凿大洞口求快速取米,不料石洞从此失去灵通,不再出米。

当地百姓说,这是小僧惹怒了佛祖,作为僧人竟然如此贪心,不懂感恩,毫无出家修行人的样子,于是佛祖收回大米,不再流。

当地至今任然流传一句俚语——“出米岩和尚想多连少无”。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传说。

寺庙当初正好建在粮仓附近,粮仓内存放着官粮,“出米岩”也在距粮仓很近的地方。

粮仓内屯满了粮食,不免有老鼠打洞吃米。鼠洞正好与“出米岩”的上端口连在一起。

粮仓底部破损,白花花的大米便沿着底部破口流出,恰好顺着石缝从洞口流出。

这就解释了“出米岩”为何可以出米。至于为何不多不少只出一碗米,人们解释为压力的大小,决定了出米量。

后来粮仓大米数量减少,压力不足,就不再往出流米。再加上粮仓搬迁换址,“出米岩”也就再不出米。

不难看出,第二种说法更有说服力。后来果真有科学家、考古学家前去研究,发现出米岩确实和粮仓有关,但为何只流一碗米,一直没有统一定论,这也就让“出米岩”更加神秘。

正是因为这不同寻常的传说,让“出米岩寺”如今依旧盛名远播,吸引着大批香客、游客前去求拜、游览。

早在宋元时代,出米岩寺便香火鼎盛,随着时代的交替,出米岩寺几经荒废,现存的寺庙是明朝万历甲午年间重建的,后宣统辛亥年再次修整,并立了匾额。不管几经荒废,都不影响其传说代代相传。

除了福建的“出米岩”,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传说。

莆田的夾际草堂中有一块岩石,岩石上有两个洞口,一个洞口流大米,一个洞口流盐巴。但没有一个人真正见到过流出盐、米。

贵州省关岭县永宁西关坡有个出米孔,相传古代会出米,有人嫌米孔太小,出米数量少,就用火钳烧红了去通,谁知这一通就再不出米,到现在出米的小石洞都还在,就是不出米。

江西鄱阳县有一座名为叫黄金的山,传说此山由观音的一只鞋幻化而成。

山上的崖壁上有一个出米洞,因人的贪欲太重,把米拿去变卖,洞里就不再出米,洞口至今还存在。

可见,关于“出米岩”、“出米口”、“出米洞”的古迹、传说我国非常多的地方都有。这都源于对曾经饥荒、挨饿时代,百姓妻离子散,卖儿卖女的深深惧怕,百姓渴望衣食无忧。

好在我们生在如今的中华大地,好在世界上有个袁隆平,让很多人不再饿肚子,让很多地方长出了粮食,让贫瘠的地方地成为家园。

从今起,我们应更加珍惜粮食,敬畏粮食。不盲目追捧“吃播”、“大胃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