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选讲叁拾肆淮王朱瞻墺支系

2024/10/31 来源:不详

专业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6分钟)

范仲淹老先生在《渔家傲》里曾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久未见面的“明朝藩王”系列,乘着吹扫落叶的秋风,重新启航。

文初引用了范文正公的词作,那么今日的《明朝藩王选讲》系列,会讲述一位塞王?亦或是讲述一位封国在衡阳的藩王?

其实都不是,今日为各位看客讲述又一支相对低调的宗藩。

今日之主角,为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朱瞻墺受封的淮王支系。

仁宗七子曰瞻墺,受封淮王韶移饶

公元年1月28日,时任太子的朱高炽迎来了自己的第七个儿子,按照五行谱系,此子被命名为朱瞻墺。

关于朱瞻墺的母亲,存疑。史书在介绍朱瞻墺的时候,称其母亲为李贤妃,即是仁宗次子朱瞻埈与四子朱瞻垠以及真定公主的母亲。但是史书在单独介绍李贤妃的时候,却唯独没有提及其生育朱瞻墺的记录。所以,省愚在此猜测,要么是史书记载李贤妃的时候漏记,要么是记录朱瞻墺的时候误记。

不管朱瞻墺是否是李贤妃所生,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朱瞻墺的母亲,当时的级别应该相对较低,只是太子府的普通姬妾。

年,总算活着熬到登基的朱高炽分封诸子,朱瞻墺受封淮王。理论上,王爵指代的地名一方面大概也能说明其封地在江淮一带。但是朱瞻墺的封地却被安排在了广东布政使司韶州府曲江县,也即是今广东省韶关市,广东省最靠北部的一个城市。宣德二年,即是年,彼时其父朱高炽早已驾崩,朱瞻墺的大哥皇帝朱瞻基为其张罗了婚事,南城兵马指挥萧忠之女萧氏于当年十一月被册立为淮王妃,那一年朱瞻墺18周岁。

韶关所处的地理位置

年,曲江县的淮王府修缮完毕,朱瞻墺携带家眷就藩广东,那时候的他可能尚不知晓,自己是整个明朝,唯一一位就藩广东的亲王。现在的广东,经济发达,欣欣向荣,但是在当时,海洋文明尚未取代农耕文明成为人类文明主导的历史阶段,广东一带相对还较落后。所以,到达韶关后,朱瞻墺或许很不喜欢当地,曾在宣德年间数次提出徙藩的申请,但都被宣宗朱瞻基拒绝。

年,是为正统元年,此时的皇帝已经换成了大侄子朱祁镇,作为七叔的朱瞻墺再次请求徙藩,给出的理由是韶州府“多瘴疠”,整整七年,朱瞻墺一家上下也没能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

上饶市距离浙江安徽等地更近

更关键的是,年,朱瞻墺迎来了自己的长子朱祁铨,王府之本所在,朱瞻墺更是徙藩心切。最终,在年,英宗朱祁镇同意了七叔的迁徙之请,淮王府上下被迁徙至江西饶州府鄱阳县,即是今江西省上饶市。自此始,淮王支系世代生活在江西,顺便说一句,当时同在江西省的还有宁王朱权,这是朱瞻墺的叔祖父;以及荆王朱瞻堈,这是朱瞻墺的六哥。

祁铨逝世本传长,长卒次爵同年薨

定居江西后,史书对于朱瞻墺的记载就很少了,或许,他们一家也能安居乐业了。十年后的年11月30日,朱瞻墺薨逝于饶州,享年37周岁,谥号为“靖”,史称“淮靖王”。

朱瞻墺有三子三女。

长子朱祁铨,封淮世子,等待嗣位;

次子朱祁镔,年受封鄱阳王,年薨逝,无子国除;

三子朱祁钺,年受封永丰王,永丰国也一直传袭至南明永历年间。

朱瞻墺薨逝两年后的年,其长子朱祁铨以世子之位嗣位,是为第二任淮王,时年13岁。史书对于朱祁铨生平的记载也不多,相对来说,他是整个淮王支系里相对较长寿的一位。年其薨逝时,67周岁。

相对长寿,生平记载不多,显然可以推断出另一个结果,他的子嗣众多。他一生育有七子六女,七子中长子、次子、六子为嫡出,其余为庶出。从零星的史料看出,这位朱祁铨似乎有一点克妻,他一生经历了三位王妃,原配李氏,继妃杜氏、崔氏。按照常理,应该是前两位相继去世才会有第三位,所以其第六子还能是嫡子的原因也在此。

朱祁铨的嫡长子名曰朱见濂,按祖训早年便受封世子,等待嗣位。可惜朱见濂早卒,且无子,且史书未记载下朱见濂的生卒年。所以根据祖训,便由朱祁铨的嫡次子朱见淀排在第一顺位。

朱见淀其生年亦不详,年,朱见淀受封清江王,做了17年清江王的他在年其父亲去世后,开始宗理藩府之事,等待守孝期满后进封淮王。

可天不遂人愿,其父薨逝后几个月,朱见淀也于同年去世。此时由于其身份还是清江王,故谥号为“端裕”,史称“清江端裕王”。

定王追封清江除,庄王嗣位后世丰

淮王之位总不能空着吧,朱祁铨还有其他的儿子,可以轮到他们吗?当然不能。淮王之位顺延至朱见淀的嫡长子朱祐棨(qi3)。年,守孝期结束后,朱祐棨袭封淮王,是为第三任淮王,时年10岁。

清江王进封淮王后,清江国除,朱祐棨也同时追封自己的伯父和父亲为淮王。其为伯父朱见濂上谥号为“安”,史称“淮安王”;其为父亲朱见淀上谥号为“端”,史称“淮端王”。

对于朱祐棨的生平,史书依然无太多记载,年,朱祐棨薨逝,享年29岁,无子。便由朱祐棨的弟弟朱祐楑(kui2)在年继承淮王之位,是为第四任淮王。

朱祐楑年出生,年薨逝,去世后谥号为“庄”,史称“淮庄王”。其短暂的一生子嗣后代众多,有记载的便有八子,女数量不详,肯定是大于等于1。就在朱祐楑的女儿当中,竟然还出了一位能够绵延影响到后世清初思潮的人物,这是什么情况?容我下面慢慢道来。

清初思想家吕留良的嫡祖母

朱祐楑的长女,未记载名讳,因受封南城郡主,便以封号载入史册。传说,当时淮王府有一个小吏,我们姑且称他为老吕,老吕有一个儿子,名为吕焕,年少俊逸。

一日,吕焕的风筝误落入淮王府内院,年少吕焕无畏惧,前去取走自己风筝的同时,被当时的淮王朱祐楑发现。淮王十分喜爱此子,便将当时尚年幼的长女南城郡主许配给吕焕。显然,这也是十分震撼的举动。

按照当时的礼法,郡主的仪宾大多数为军中武将中的高级将领之子或者藩国当地的文武官僚的嫡长子,将郡主许配在府内小吏之子的,史料记载似乎不多。

吕留良画像图

南城郡主成年后,正式下嫁给吕焕,并且不顾陈规,辞去封邑,陪伴吕焕去往期家乡照料侍奉年迈的公婆,一时传为佳话。淮王朱祐楑同意,时任皇帝嘉靖帝也给予嘉奖。较为可惜的是,南城郡主无子,吕焕的庶出的儿子在年生下一子,取名为吕留良。按照宗法,南城郡主虽说不是吕留良的亲祖母,但是为嫡祖母。关于吕留良的故事,我们以后有机会细讲,他的学术思想对于我国影响颇深,不但影响到清初,甚至直到辛亥革命时期,亦受其思潮之影响。

所以,淮王家间接还出了这样一位对于后世影响深远之人,那个风筝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宪王恭王至顺王,淮府传袭至翊钜

说完浪漫的风筝,我们接着讲淮王支系。

年,庄王朱祐楑的嫡长子朱厚燽(chou2)嗣位淮王,是为第五任淮王。嗣位时,朱厚燽20岁。年,朱厚燽薨逝,享年44岁,谥号为“宪”,史称“淮宪王”。

朱厚燽有子四人。

长子曰朱载坮(tai2),年出生;

次子曰朱载坚,生年不详,年受封建昌王,据热心网友提供信息,其生年大约在年左右;

三子曰朱载塨,生年不详,年受封金华王;

四子曰朱载域,生年不详,年受封华容王。

年,守孝期满后,朱载坮嗣位淮王,是为第六任淮王。其在位11年,于年薨逝,享年41岁,谥号为“恭”,史称“淮恭王”。

朱载坮仅有子一人,名曰朱翊镜,为庶出。根据祖训,于年受封荣昌王。年,尚未正式进封淮王的朱翊镜过世,生年不详,估计在18岁左右,且无子。淮王之位,便顺位至朱载坮的二弟朱载坚,也即是当时的建昌王。

年,朱载坚进封淮王,是为第七任淮王。其年薨逝,享年55岁左右,谥号为“顺”,史称“淮顺王”。

年,守孝期完成后,由世子朱翊钜嗣位淮王,是为第八任淮王。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眼熟?朱翊钜?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不错,前面我们讲述荆王支系的时候,第六任荆王也叫朱翊钜。没办法,就这么多字,重名不可避免。

而这位淮王朱翊钜,花样玩得还挺多。

其未嗣位之前,曾与当地一位叫作王爱的女子甚为亲昵。而王爱呢,便是传说中技术特别好的女子,简称,你懂的。嗣位淮王后,朱翊钜玩儿了个花样,让王爱冒充姬妾入王府,并且令王爱抚养庶出的儿子朱常洪。有了王爱和朱常洪之后,当时的王妃陈氏和嫡长子世子朱常清都受到冷落。

甚至,朱翊钜还密谋易嫡,改封朱常洪为世子。显然,这是不被允许的。淮王府御史陈王道以理劝说朱翊钜,结果被赶出了王府。有人撑腰的朱常洪决定干一票大的,他伙同叔辈的宗室朱翊銂,夜入王府,偷盗出宝册。最终,此事被上奏到万历帝处,万历帝就是再不爱上朝,这样有违宗法之事还是不被允许的。

最终的处理结果是,王爱被除死,朱常洪被勒令自尽,朱翊銂等削宗室籍、永远禁锢,夺朱翊钜四年俸禄。年,朱翊钜薨逝,这一出闹剧随着斯人已逝,永远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朱翊钜的生年,史料无确切记载,据热心网友提供讯息,其出生大约在年左右,所以其享年应该在54岁上下。

常清亦曾称监国,由桂逃俘置开封

朱翊钜之后,淮王之位长时间空缺,原因不详,整个天启年间,淮王之位无人承袭,当时的世子朱常清暂理府事,但其为何未正式嗣位,无可考。直到崇祯四年,即是年,朱常清才袭封淮王。朱常清生年约年左右,所以其嗣位之时,已过不惑之年。

说到这位朱常清,各位看客是否又有一点眼熟?不错,明朝的第七任赵王也叫朱常清,还是那个话,没办法,重名非常多。

朱常清带领淮府上下在平静的生活中迎来了年的甲申国难。后来,清兵攻占了南京,弘光帝朱由崧被迫北上,此时距离南京不远的朱常清举起了义旗,起兵反清。

起兵后,淮王军队败退至江西景德镇。当时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州称帝,是为隆武帝,朱常清随即决定率领军民前往依附。次年,清军攻占福州。朱常清与福州诸王退往广州。同年十二月,广州失落,朱常清逃出广州。

据史书《续明纪事本末》记载,绍武帝朱聿(金粤)死后,桂王朱由榔于年继任帝位(年号永历),但郑成功不知此事。永历二年春正月在南澳岛拥立淮王朱常清为监国,改元东武。同年,朱由榔的使节在十月到,晋郑成功威远侯,郑成功奉朔改称永历,淮王朱常清逊位取消监国及年号。也即是在当年,朱常清薨逝,享年大约在56岁左右。

朱常清薨逝后,淮王的笔墨并未从史书上消失,当时其淮王世子朱由桂继任淮王。当初清兵攻占饶州府之时,朱由桂为防止部分物品遗落至满清,随即决定焚毁淮王府,随即逃往福建。后福州陷落后,有部分史料记载其曾去往台湾岛,依附于郑氏,直到永历三十七年降清被俘。据称,朱由桂为老朱家保留了血脉,其后人被安置在开封。

至此,明朝淮王支系的故事讲述完毕。历史本应如此,反映真实的过程,任由后人评说。明朝藩王选讲,下一辑会讲述谁呢?请大家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