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遭遇乡村文明钛媒体APP
2023/8/7 来源:不详北京中西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987449.html北京中西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987449.html
这是一座连接家乡与外面世界的桥梁,远处我们还能看到鄱阳湖里作业的船只
文|吴怼怼
一
大年初二的晚上,我问父亲有没有指甲剪,他翻了一会抽屉递给我一个,他和我说,这是他父亲生前一直使用的一个。爷爷走了七年,父亲用了七年,是一个产自上海的指甲剪。
原本口味有点独特的一个细节,却让我对原本无感的春节有了些许动容。爷爷没有去过上海,生命最后的好几年,受疾病所困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村里的很多老人也是一样,地铁、飞机,他们或许从未见过。他们到了老年,才正开始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而此时,他们的天职仍是在养育下一辈或下两辈的后代。
孩子们长大了,逐渐飞离,归巢的机会越来越少。老人们,节俭朴素一生,为这个国家培养了发展的后备力量,自身不可避免渐渐老去。
很多乡村,一般老人在去世之前,就会备好给自己的棺材。去年,我们这里,实行了火化这种文明的殡葬方式,以及统一的公墓管理。这也意味着,很多备好的棺材不需要了。看着棺材被毁掉的那一刻,听说很多老人都流了泪。
虽然是一个90后,但我能理解那种心情,传统的破旧的那些事物,对老人而言,很多时候却是一种坚守。传统浓烈,亦有不少传统被重重撕裂,这个过程,很多时候也藏着一个国家文化结构和伦理结构。
念书、结婚和养老这样的根目录的问题,依旧困扰着这里的人们,只是换了一个现代的面孔而已。那些奔波在外的青年、少年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春节前夕风风火火赶回家乡。打工的少男少女利用一年仅一次的空隙,在长辈的参谋下加入相亲大军,结婚生子,一派欢庆。
我想,不止这里,那里的乡村和城镇也一样,我们都在苍茫的时间里迷失和找寻。
二
今年从上海回老家,我想体验一下,家乡的火车站。所以选择了从杭州东站转车,然后就有一趟高铁直达鄱阳县。虽然,体验并不太好,这个车站距离鄱阳镇还是有些距离。
一个安慰是,正在推进的昌景黄高铁竣工后,鄱阳人从自家门口到省会南昌只需要半小时,到上海三个半小时。
鄱阳县并不出名,但说鄱阳湖大家一定都知道,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我从小就经历过坐船的年代,因为生我养我的地方「莲湖乡」是鄱阳县里的一个岛乡,四面环水。
六百余年前,饶州三十万移民从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垻出发迁涉到湖北、安徽,莲湖乡瓦屑垻也成为明初中国两大移民集散地之一,瓦屑垻记录着大移民的历史。这也像是一种历史的隐喻,春节就是国人的一次归家迁徙。
修桥修路修高铁,对于一个小岛来说,是走出去的基础设施。
年,「世纪洪水」侵袭而来,中国一场特大洪水使全国两亿多人口受灾,数百万军民与洪水进行了殊死抗争。后来,很多位记者集结除了一本「世纪洪水」的长篇纪实作品,再现了当年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松花江、嫩江各流域抗洪抢险激烈悲壮的真情实景,对各流域的抗洪历程进行了记述,对根治水患这一中国国情中的重大课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一场洪水,引发了我们这一次地势由低至高的短距离迁徙,曾经错落的房屋得以井然有序,各村形成了「四望湖集镇」。不过,物质匮乏的先天短板却依然顽强伫立,不少「现在的中年人,曾经的年轻人」无奈中远走沿海发达地区谋生,挣金赚银。
他们进入了哪些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如何经历苦痛与挣扎,很多时候,就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切面。
后来我才知道,年,我们这些人在经历世纪洪水的洗礼时,世界上另外一些地方,正在经历互联网泡沫,同时也在创造新世纪的互联网。那一年,Windows98横空出世,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加州郊区的车库内建立了谷歌,华裔青年杨致远将雅虎的业务带入中国……
在中国本土,搜狐问世,新浪诞生,马化腾注册了腾讯公司,北漂创业的马云带着团队去长城散心……这些在后来影响国人春节收发红包的企业,都是在年诞生。彼时,我们无法知晓20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