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解锁一段段过去的辉煌记忆
2023/9/23 来源:不详牌坊,又名牌楼,一种门洞式纪念性的建筑。牌坊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道路口,用以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
古城鄱阳有余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范文正公在《鄱阳遗事》中称:“鄱阳山川秀拔,有豪杰出焉。”王德琏在《鄱阳记》中称:鄱阳“忠臣孝子继踵而出,吴芮之遗风难泯。”
宋、元、明、清以来,古鄱阳忠臣豪杰继踵而出。随后,铭记他们功德的牌坊也拔地而起。古城繁华的“十里长街”上,饱含人文记忆的牌坊呈现出一派亮丽的人文景观。
据清同治《鄱阳县志》介绍,鄱阳先后竖有百余座牌坊。城东隅有“三世九卿坊”“父子进士坊”等15座;城南隅有“延宾坊”“颜范流芳坊”等23座;城北隅有“进士坊”“同豋坊”等8座;城西隅有“文惠坊”“硕辅坊”“锦标坊”等37座;永平关有“和众坊”“魁元坊”“擢秀坊”等6座;东北关有“世禄坊”“父子进士坊”等14座,各乡镇还有“开国功臣坊”“凌云坊”等14座。
一座牌坊就是一座丰碑。百余座牌坊,记忆着古城儿女立朝侃然、勤慎吏职和勤政为民的故事,验证着古城鄱阳是人文尉起、人才辈出的福地。
从宋朝到清朝,历经数百年的风云变幻,其间一些牌坊因朝代更迭而废,也有些牌坊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但有的牌坊,坊虽毁,但名永留。旧志云:“考旧坊废者什九,但如延宾之慈,以及联桂、锦标之荣,其于百世瞻仰非小,故概存其名云。”
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坊,我们应珍重惜之。因为是他们——古城昔日的豪杰,书写了古城的辉煌历史,正是他们延续了古城的文脉,塑造了古城的精神。并且,为他们建造的牌坊,大多不是其家族所建,而是府县官家顺民心所建。他们的牌坊,是老百姓心中的丰碑。
牌坊一方面有标榜功德、颂扬忠孝节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着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塑造城市棈神的作用,用以启迪后人,催人奋起。
鄱阳人杰地灵,豪杰辈出。牌坊所记忆的人杰,是我们城市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