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教育扶贫的关键难点是什么因贫辍学
2023/10/10 来源:不详昨天的文章和大家说了:但凡没学校或上学不方便的村子就会废弃。鄱阳提出教育扶贫,可见,现阶段会重视教育扶贫。笔者注意到:鄱阳教育局教育扶贫的核心是遏制“因贫辍学”现象。但是笔者认为:“因贫辍学”不该是教育扶贫工作重点!
是不是如果学生不贫困,就可以辍学呢?
这个贫,是真贫还是假贫?不知道教育行政部门如何鉴定。“我觉得,贫的不是钱,而是心”。民间有俗语说:人穷志不穷。如果,我们鄱阳的教育环境好,又怎么会因为“贫”辍学呢?
前不久,一个男人因病去世,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尚未成年的小孩。鄱阳民政部门给他们家解决了低保。如果,没有低保,是不是这些小孩辍学,相关部门就没有责任?鄱阳的这个做法,会不会让“低保”变得难办。
因为,干部办了低保,就会增加工作量。比如,如果是享受低保的贫困户家庭有小孩辍学,那么干部和教师都要去做工作,需签订协议证明辍学与贫困没有关系。如这样,教育扶贫,很可能转变成数字扶贫。
我们的干部,就不会注重辍学的本质。辍学,绝对不是因为贫困,而是因为我们鄱阳的教育环境没有让群众满意,获得群众的信任。
鄱阳教育扶贫的关键点和难点是什么?
第一:宣传引导,思想动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贫困与受教育的程度有直接关系。这或许是,鄱阳为何开展教育扶贫的动机。可是,教育扶贫需宣传引导,思想动员,让社会产生在鄱阳接受教育的信心。
为何在鄱阳接受义务教育?可能大家不知道,小学初中阶段,需要有社保可以在城市入学,没有社保则需要就读民办学校,这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支出。此外,在大城市读初中,没户籍,是不能参加中考和高考的。
第二:鄱阳教育释放积极信号。鄱阳乡镇的生源被县城学校吸收,鄱阳县城的生源又被经济好的城市吸收。能去杭州、深圳教书和上学的,绝对不会选择在鄱阳。不完全是待遇薪酬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环境。
优秀的年轻和骨干教师,没有获得较好的晋升机会。教师的流动性太大、教师教学的热情不够等,让鄱阳民众对鄱阳教育失去信心。“今年上饶的高考状元来自万年,今年鄱阳诞生了几个清华北大?”
高考成绩是一方面,因为上清华北大真的对于欠发达的鄱阳很难。比如,整个浙江多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但是裸分的只有20来人。所以,请不要用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去衡量一个县的教育成绩好坏。
第三:鄱阳应大力整治校园暴力。去年,笔者在路过鄱阳县城的一所民办初中见到,有一群学生拿着砍刀进出,这里就不点名。重视分数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校园文明,如果您看到一群人拿刀进出学校,家长怎么看鄱阳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多,相对来说,鄱阳的问题少年也多。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很少组织开展一些传递亲情和社会温暖的主题活动,一个学生内心阴暗、自卑、自私,又怎么会不把恶习带到校园呢?
学校文明是保障学校安全重大举措,教育部门应该从苗头上抓,把问题少年管好、教育好,要不然以后就会成为社会毒瘤。
第四:改善教育环境。去年,我们鄱阳县大部分中小学将免费营养餐改成了午餐,这是一个进步。但是教育环境的改善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师资上,还有硬件上,我们的鄱阳教育在配套设施上依然不完善。
比如,有一些学校电扇估计都没有,没有净水器是普遍现象。生活美学,能给人心灵滋养。当我们置身一个好的环境,人性就不会那么粗鲁。当我看到都是问题,那么就很难安静下去,会产生不好的联想。
为什么人家说:室无瓷不雅?这是因为文化和物品叠加的生活美学,让我们变得不粗鲁。“我们的行为会与环境匹配,要不然你就格格不入。”对不对?如果在一个一尘不染的地方,你都不会好意思扔烟头。
鄱阳教育扶贫的关键在于让社会大众看到鄱阳教育优势,对教育有信心。改善各方面的环境,补齐短板,让社会参与和挖掘鄱阳教育的优势。学校和人一样,有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笔者喜欢抽烟酗酒。
鄱阳教育扶贫应该扬长避短,发现美
但笔者对定位自己是一个“好人”从没有怀疑过。鄱阳教育部门,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完善能完善的缺陷。教育扶贫防止“因贫辍学”不是重点,让鄱阳万群众有信心,才是关键。
鄱阳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如果鄱阳不能看清自己的优势和缺陷,那么就很难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即便有很多钱,依然会辍学,甚至成为问题少年。“多发现,鄱阳教育的美,你才能有信心”。
如果鄱阳用自己的经济短板和城市去比教育质量,那么鄱教育就不会有肯定。如果鄱阳用身体素质、生活能力等方面去考量学生,那么鄱阳的教育,就能得到社会认可。所以,一个能否做成事情,出发点重要。
鄱阳的教育部门,千万不要把“因贫辍学”作为教育扶贫的重点,因为贫困县的多数人,都是贫困的。不是吗?
本文仅代表笔者观点,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留言讨论。谢谢
图片与本文无关,作者发布的图片如果没有备注来源,则图片均出自网络,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