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江西18个项目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
2023/11/30 来源:不详近日,经财政部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江西省有18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1新余市的夏布绣夏布绣由民间传统麻布绣发展而来,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夏布绣是扎根于新余市的本土传统艺术,是材质艺术和刺绣艺术的完美结合。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年也被列入文化部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2万载县的夏布织造技艺(纺染织绣类)夏布织造技艺是江西省万载县的地方传统织造技艺。年6月7日,夏布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湖口县的湖口草龙湖口草龙是年江西省首届民间艺术节和南昌市绳金塔庙会的展演中,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一等奖,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瑞昌市的瑞昌竹编(编织扎制类)瑞昌竹编是九江瑞昌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有多年历史。以竹子为原材料,经手工制作而成。瑞昌市竹编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吉安市青原区的东固传统造像“东固传统造像”是江西吉安境内一项将木雕工艺与民间宗教造像、民间信仰仪式三者结合起来的综合性技艺。年,“青原东固传统造像”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婺源县的徽州三雕(雕刻塑造类)婺源三雕是指江西省婺源县境内明清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它属于徽派建筑艺术的支系,制品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和牌坊等建筑上的装饰部件。7泰和县的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8龙南县的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而龙南至今保存着的座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最具代表性,其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被称作是客家特色民居文化的代表。9乐平市的古戏台营造技艺(家具建筑类)乐平市古戏台营造技艺是年入选第四批非遗名录。10莲花县莲花打锡技艺(金属加工类)莲花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造型各异的锡器,仅靠剪子、矬子、锤子、量尺等简单工具,经溶、画、剪、打、锉、焊等工序,就落落大方的呈现了出来,这其中的功夫全在手上,故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11瑞昌市的瑞昌剪纸技艺(剪纸刻绘类)中国剪纸在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分为很多种,其中瑞昌剪纸有“刀尖上的舞蹈”之称,瑞昌民间更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的说法。12景德镇市的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吉安市的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吉州窑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先有永和镇,后有景德镇”的说法。据《景德镇陶瓷录》记载:景德镇自元朝以来所创的青花瓷,是从吉州窑彩绘中脱颖而出的。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14南昌市的瓷板画制作技艺(陶瓷烧造类)南昌瓷板画,又称肖像画,瓷像,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绘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15铅山县的连四纸制作技艺年6月2日,铅山连史纸技艺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四纸自然天成,靠手工操作,凭经验驾驭。虽没有连四纸制造工艺技术具体的理化指标,但是技艺传承,自有规律,自成体系。连四纸技艺是历代造纸工人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又难以完全用现代技术所替代,弥足珍贵。16婺源县的歙砚制作技艺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歙砚制作技艺是以雕刻为中心,由选石、构思、定型、图案设计、雕刻、打磨、配制砚盒等多道工序构成,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17星子县的金星砚制作技艺(文房制作类),星子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金星砚因石质坚韧、细腻,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故发墨快,储水不涸,久磨无粉,且“发墨有光”,其使用价值得到古今人士赏识。传统金星砚的造型与图饰因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其风格古朴大方,简略写意,地方风貌浓郁,是中国民间艺术之瑰宝。18鄱阳县的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漆器髹饰类)。脱胎漆艺系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其漆器以造型新颖、漆面光泽明亮、制作精巧、内壁平滑而著称,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列为“中华三宝”。鄱阳脱胎漆器,色彩古朴素雅,重视形体,造型简练,刻绘精细,色泽光润照人,既有瓷器的清雅,也有景泰蓝的艳彩,融实用性与欣赏性于一体。据了解,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项目,将获得重点扶持。小编衷心希望,这么棒的手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资料来源:江西日报、江西网络台综合编辑:黄珊/责编: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