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记者亲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鄱阳
2024/10/8 来源:不详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谢春晖文/摄7月12日零点,江西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过一道红色标记——“年洪水位22.52米”,鄱阳湖水位又创纪录。鄱阳湖湖区沿线多地村庄进水,良田被淹,流域性大洪水一触即发。7月13日,鄱阳湖湖区座单退圩堤全部主动开闸泄洪。同天,全国多地驰援力量陆续抵达江西。突破极值一周后,鄱阳湖水位明显下降,但仍超警戒,防汛形势压力不减。江西鄱阳湖畔小城共青城,正在经历难忘的高水位之下的生活。1】共青城市的两番景象:“我们是被他们保护着的”共青城市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北依庐山,东临鄱阳湖。平日这座城山清水秀,天蓝地净。浙江的消防救援力量刚抵达共青城市中心,地完全是干的,店铺照常营业,一切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往东边走,去湖边的镇上,那里蛮严重,水稻田都淹了。”杨振宇在市区开了一家瓦罐煨汤店,他很感慨。在他看来,这次汛情,对共青城市的市区几乎没有影响。“这都是住在鄱阳湖、博阳河以及修河附近乡镇居民的功劳。我们市区是被他们保护着的。”杨振宇是南昌人,因为汤店味道正,在共青城还算有点名气。他说,最近不少老食客已经一周没来喝汤了。“回乡镇的老家圩堤上做志愿者去了。”杨振宇对这次汛情的印象基本是通过新闻和朋友圈里的小视频,生活在市区的他,最深的感受还是上半个月的雨水。“雨实在太多了,月初几乎天天下,全是暴雨。”好在,市区里相对地势高一点,内涝并不严重,大家的生活没受太大影响。夜幕降临,共青城里出来溜溜的年轻人不少。大家的话题很集中,聊的做多的都是鄱阳县的情况。与市区的平静大相径庭的是,共青城郊的乡镇,特别是河湖沿线地带,防汛形势严峻。在鄱阳湖边的江益镇,多条沿湖圩堤告急,上万亩稻田、鱼塘被上涨的鄱阳湖水淹没,部分民房已经泡水5天以上。“我们得守着这些圩堤,绝不能再让水漫过圩堤了。”50岁的村民志愿者罗秋生家里进了水,快要收割的稻田也被淹掉了四五百亩,但他每天都会到圩堤上帮忙。他说看见水一点点退下去了,心安了不少。罗秋生说,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圩堤。“不少圩堤都是这几年改造的,没经历过这么大水的考验。”他说,如果江益镇一带堤坝出现问题,鄱阳湖的水不仅会淹掉更多良田,可能对共青城市区也会造成影响。2】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水一天涨一米”发这么大的水,上一次应该是年。这是共青城里很多老人们的共同记忆。78岁的徐爷爷住江益镇增龙村,这次他家被淹大概有1.5米深。“年那次,洪水才刚过膝盖。”这几天,徐爷爷住到了隔壁永修县的女儿家,那里地势高。他常常站在女儿家的窗台往外望:“远远的可以看到我自己的家。”江益镇的党委书记陈松林清楚地记得,7月7日开始,鄱阳湖的水位开始迅猛上涨,才两三天时间,水位就超过了警戒值。“一天大概涨一米多。”为了守护鄱阳湖沿线的城市,7月13日,鄱阳湖区的单退圩堤开始泄洪。共青城也有不少单退圩堤,泄洪后,圩堤内的稻田和鱼塘都被淹了。共青城有一道美食叫共青板鸭,是当地特产,也是带动地区经济的龙头产业。“村里面,家家户户都养鸭,除了自家吃以外,会卖给当地板鸭厂。”江益镇增龙村书记涂耀东说,村里的一条单退圩堤泄洪后,不少村民养鸭的鱼塘被淹,鸭子都外逃了。“现在这些鸭子有的游到鄱阳湖里,有的跟别处的鸭群混一起了,水退了以后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涂耀东说,汛情以后,村民找回自己的鸭子估计会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儿。同样焦虑的还有水稻种植户们。忙活了上半年的水稻田本已到了快收割的时候,这么一场大水,一些种植户面临着颗粒无收的窘境。尽管心疼,但大家还算乐观。“田淹了还能再种,家要是被冲走了,就都完了。”这些天,一些受灾的种植户陆续参与到加固圩堤、巡堤的志愿工作中。他们说,年的洪水都挺过来了,今年的难关也一定能挺过去。3】当地一些种植户已恢复田间劳作江益镇的防汛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圩堤上,消防员和当地居民一起一袋袋地往圩堤外抛下砂石袋,确保圩堤不出现渗水等情况。“那边是我家的田和鱼塘,都在水里了。”23岁的共青城消防员查博文,在加固圩堤时,时不时会往家的方向瞥几眼。查博文的家在江益镇的苏家垱,是这次汛情里共青城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洪水淹没查家稻田和鱼塘时,父母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