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孝子古人事死如事生怎么回事
2025/2/6 来源:不详又是一年清明节,人们纷纷归乡扫墓,祭祀祖先,表达哀思与孝心。中国自古注重孝道,涌现出许多孝子。上古虞舜“孝感动天”,西晋王祥“卧冰求鲤”等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王都中是元代著名的大孝子,“孝感白华”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据说他的孝心感动神灵,祭祀母亲用的丹茶花的白色花萼,半月不萎,天然融结为桃状,烛光映照,如净琉璃一般透亮。王都中为此绘制了一幅《孝感白华图》,前来祭拜的社会名流,纷纷在画卷上题诗作赋,轰动一时。章嚞(zhé)为此写下《本斋王公孝感白华图传》。王都中(-)是福宁州(今霞浦)人,号本斋,谥清献。生母姓张,名普贵。父亲王积翁官至正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因此出生于京城的王都中,三岁就恩授从仕郎、南剑路顺昌县尹,并成为著名大儒许衡的记名弟子。至元二十一年(年),王积翁出使日本不幸遇难,张氏悲痛,在京郊净垢寺出家为尼。王都中七岁时,大夫人叶氏携他上殿哭诉,元世祖赐给平江田亩,独院房屋1座(地点在今天的无锡宜兴的丁蜀镇蜀山村)及全家南迁“驿券”。不久,元世祖又特授王都中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治所在苏州),待成年便可赴任。张氏也跟随至平江,住持阳山(今无锡阳山镇)妙净寺,就近照顾年幼的王都中,母子相依为命。为更好培养王都中,张氏开办了王家书院,聘请著名学者俞琰当他的老师,直到王都中成年入仕。王都中从小失去父亲,钟孝于母亲。张氏秉承王氏家风,从小教育他要“清忠仁恕”。王都中也不负母望,能力出众,“治郡之绩,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元史》)。王都中自称“惟悦亲,足以解忧”,他所得俸禄都交给母亲管理,有剩余的也是捐给寺庙,为母亲祈福延寿。张氏逢人便夸:“吾子孝,且若是吾忠愍(即王积翁)为不死矣”。至大二年(年),王都中到千里之外的郴州路(今湖南郴县)当总管。郴州有一山,名为“苏仙岭”,岭上云松有一奇,枝叶皆伸向西南。相传汉武帝时,当地人苏耽在此修道,日夜思念住在岭西南的母亲。苏岭云松为之感动,便将枝叶一齐指向西南,以昭示世人勿忘母恩。王都中每当思念平江的母亲时,就攀爬苏仙岭,并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苏仙孝感动乡闾,橘井千年事若符。时上仙坛坛上望,白云飞处是姑苏。”(《书怀二绝》)表达他身在异乡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橘井观是苏仙的庙宇)。平江路嘉定有个叫张天麟的孝子,三次进京为祖父鸣冤,终得雪。王都中回家探母,听说他的事迹,十分感动,为其题门楣曰:“孝顺之门”。(见王逢《张孝子·序》)元延祐四年(年),王都中调任饶州路(治所在今江西省鄱阳县)总管。至治二年(年)初,张氏病发,王都中想到母亲一生清苦,就向朝廷请辞,归家养母。他亲自煮粥尝药,衣不解带数月。当年七月,张氏“趺坐而逝,寿六十有七。”张氏诚心向佛,出家三十九年,锡号“宏宗圆明佛日大师”。死后火化,得五色舍利子百余颗。王都中思念母亲至极,就“居塑顶相,寝兴服用,奉之如生。”也就是他修建家庙,立起母亲的塑像,并且每天照常问安,伺候起居,宛如母亲仍在世。张氏塑像“幢chuáng葢gài香华,荘严殊胜”。王都中又亲自取土,在家庙前筑舍利塔,以三品诰命夫人规格安葬母亲。杭州的高僧中峰明本禅师、断崖了义禅师应邀前来,以佛门仪式为张氏掩埋和招魂。王都中还请了著名书法家邓文原为张氏写塔铭,当代名流写赞美诗。又以母亲名义捐赠各地佛寺道观。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不够。至治三年(年)三月,他听说浙江永嘉有个大师周心乐,辟谷境界,道行高深,就不远千里邀请到家,为母亲做法事。“孝感白华”的神迹就发生在这时候。法事进行了十四天,张氏塑像前瓶簪丹茶花,已经半萎。但中有一白色花蕚,天然融结成桃子状,“玉质縠章,宛分三脉,日渐以腴”,用烛光映照,透彻如浄琉璃,如同传说中的优昙钵。众人都说,这不就是《诗经》“白华菅兮”的白华吗,这是“孝应之瑞”啊!王都中为此绘制了一幅《孝感白华图》,前来吊唁的人们纷纷在画后题诗作赋,盛赞王都中的孝心。这当中有他的门人后辈,有著名书画家,有高僧道士,有官场好友等等,不一而足。(另文)王都中一生以忠孝自诩。临终之前,他还拉着黄溍之手说:“吾平生无它长,惟孝于亲、忠于君尔。度此疾必不起,只此为永诀。”《元史》也称赞他“清白之操,得于家传。”王都中家三代参政,祖父王伯大“立朝直谅,鲠直忠诚”,父亲王积翁“尝宰富阳有声”后出使日本舍生成仁,故有此说。其中王都中母亲张氏也是功不可没。王都中《白华图》传给了后人,最迟弘治己酉年(年)还在王家。苏州人都穆《游郡西诸山记》记载:“辛巳,朱氏东南三里至蜀山,访王清献公(王都中谥号“清献”)玄孙晋,索其旧藏,出清献画像及孝感诗、族谱阅之。”都穆还看到“门内有塑像置壁脚,亦云是清献公。墙角塑像为尼相者,清献母张夫人也……出门读草间碑,碑凡三,其一为大师塔铭,邓文原撰。”(钱谷《吴都文粹续集》)跟元代章嚞(zhé)在《本斋王公孝感白华图传》中描述基本相符。但到了正德戊辰岁(年),明代学者朱存理的《纪游》说“王清献公家蜀山,不二里,家有藏谱。”,没有提及《孝感白华图》。朱存理另在《铁网珊瑚》中说到王氏后人将此画和诗卷拿出来卖,他收录了传记和题诗,但因时间不够,画未能收录。《孝感白华图》失传。原文:“此卷一书生携至而录之者也,闻其来乃自王氏族人,将以售焉。随后又於城中人家阅,一卷则白华之图,在其诗文则,不暇为录矣。予纂郡,又得王氏白华事,可书之卷中,传一篇并诗,共作者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