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别称赣鄱大地,赣江流域经常渴死蛤蟆,
2023/3/7 来源:不详北京的最好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江西省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赣地,指的是赣江流域。鄱地,指的是鄱阳湖流域。
五岭之一的大庾岭,是章水的发源地。位于福建与江西交界处的武夷山,是贡水的发源地。章水和贡水,在赣州的章贡区汇合。古人将章贡二字合二为一,将这条河命名为赣水、赣江。
赣江发源于赣州,流经吉安、丰城,南昌,最后注入鄱阳湖。赣江全长多里,流域面积包括了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举个例子,赣江的支流泷江,发源于赣州的兴国,流经欧阳修的家乡沙溪,还流经文天祥的家乡值夏乡(现在分为值夏镇和富田镇),最后汇入赣江。
再举个例子,我们藤田镇的藤八河,古称龙门江、永丰乡水。永丰乡水发源于石马,流经永丰县和吉水县的几个乡镇,最后也汇入赣江。
再举一个例子,抚州市乐安县与吉安市永丰的第一大河都是乌江。乌江,又称恩江,在永丰县境内,恩江的名字比较通行。恩江最后的归宿,依然是赣江。
发源于萍乡的禾水、袁水、发源于宜春的锦江、最后的归宿都是赣江。江西境内的河流,大部分的归宿都是赣江。赣江最后的归宿,就是鄱阳湖。
鄱阳湖平原是江西地势的海拔低点,除了赣江之外,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最后的归宿也是鄱阳湖。信水、修水、饶河,最后的归宿都是鄱阳湖。
无论在江西什么地方下一场暴雨,都会对鄱阳湖水系造成影响。鄱阳湖是江西天然的蓄水池,这里的洪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如果江西出现全省性的大降雨,鄱阳湖就会出现大规模洪水。
跟鄱阳湖流域相比,传统的赣江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几率非常低。网上有个段子:“北宋熙宁年间,赣州知州刘彝,修建了赣州古城排涝系统福寿沟,赣州便从此再无水患侵扰。”
我承认刘彝的伟大,也认为赣州福寿沟的作用被夸大了。赣州的平均海拔,处在江西的最高点。水往低处流,赣州的水不会久留。地势和福寿沟,两者相辅相成,才有了赣州不涝的佳话。
如果没有地势加持,再好的福寿沟,也挡不住洪水。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在鄱阳县修建福寿沟,它能挡得住洪水吗?
笔者的家乡,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永丰县与抚州市乐安县、赣州市宁都县接壤。我家在抚州和赣州都有亲戚,我时常去抚州和赣州做客。
在我的印象中,吉安、抚州、赣州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赣地,发生洪涝灾害的机遇极低,发生干旱灾害的机遇却非常高。
赣地海拔高,留不住水,又是水稻主产区。十几天不下雨,就会出现没水灌溉稻田的情况。以我们岭南村为例,就有“旱年渴死蛤蟆,饿死老鼠”的说法。
在我的记忆中,电视里经常出现鄱阳湖、九江一带洪水泛滥,我的家乡却等水耕田的情况。我们赣地人民,为了留住水,只能世世代代挖山塘水库。
我们村有许许多多的山塘水库,都是老祖宗们肩挑手挖,一铲又一铲,一担又一担,纯手工修出来的。
挖山塘水库,修渠道的事情,也贯穿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幼年之时,每年到了冬天,就要自带粮食,去挖山塘水库,年年如此。
对于习惯于抗旱的赣地百姓来说,是很难碰到水灾的。如果碰到一场大水灾,就会载入史册。关于赣地的大水灾,比较著名的有建文二年,也就是公元年的大水灾,这场水灾就被载入方志。
备注:本文文字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配图是王福星拍摄的图片,本人享有图片完全版权。本人授权网友包括商用在内的图片无限制使用权,有需要配图的网友可自行下载使用,无须担心版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