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为美丽的鄱阳湖献上一份力
2023/5/29 来源:不详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江西繁荣历史的发祥地,在古时候这里就是交通要道,联系着“京杭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大庾岭”的重要水上通道。
这里也是中国重要的粮仓,素有“鱼米之乡”、“赣抚粮仓”的美誉。多少文人咏叹过,这里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个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烟波浩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漫长雕琢出的神话般的水域。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简称五河)及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小支流之来水,经湖区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九江河段。
湖区水面面积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出现“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景象,低水时节鄱阳湖周围形成大小不一的湖汊。这些湖汊所形成的碟子湖低水时单独成湖,高水时与鄱阳湖形成一片。
据不完全统计,鄱阳湖有岛屿(以丰水期露出水面的岛屿为准)有近50座。其中两个群岛分别为鄱阳县长山群岛(13座大小岛屿)和都昌县棠荫群岛(有近20座大小岛屿)。
棠荫岛是鄱阳湖中心的一个小型孤岛,位于鄱阳湖中心部分。江西境内五大河中,除修河与赣江西支以外,河水都在棠荫岛水域汇集,被形象地比喻为鄱阳湖的“肚脐眼”。年在此设棠荫岛水文站,并在岛上建了办公楼。
年底,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正式启用,其一楼的水文生态展示厅展示了鄱阳湖的各类生物,从天上飞的到水里游的,乃至肉眼不可见的微型生物,第一次将鄱阳湖的大大小小生物直观地展示在人们眼前。
展示厅少不了我所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而我也有幸参与了部分工作。如今想来,也算是我们在水生态保护工作中留下的精彩一笔。
我去过几次鄱阳湖,见识过“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的山湖胜景,也在鄱阳湖湿地里观察过每年到此越冬的候鸟,还在含鄱口远眺过江西的“母亲湖”。
初次见到鄱阳湖,就是在庐山脚下的星子县,那年冬天,枯水季节,草滩上芦苇成片,偌广袤的草原。
这个季节,正是群鸟汇聚鄱阳湖的时候。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初就是为了保护这些越冬的鸟类而建的。
草滩上摆了几架望远镜,大家排着队上前观看远处的白鹤翻飞。
白鹤、大雁和天鹅是鄱阳湖的主要三大类群鸟类。白鹤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形象大使,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世界98%的白鹤会相继来到鄱阳湖越冬,场景蔚为壮观。
除了白鹤等珍稀鸟类,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家伙在浩渺的鄱阳湖找到了栖身之所。如水中时常可见到的凤头潜鸭,还有中华沙鸭。
鄱阳湖主要观鸟点:无念岛、白沙洲、香油洲。
鄱阳湖水文局就在星子县,也就是现在的庐山市。他们在水生态监测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所以,第二次去鄱阳湖是应邀给水文局的同行授课,并带着他们一同去湖上进行现场操作演示。
夏季的鄱阳湖碧水荡漾。但我们一行人都戴上了长筒橡胶手套,将皮肤遮得严严实实。
水文局的人很有经验,说这里的血吸虫吓人,他们下水都要全副武装。夏季又是血吸虫爆发的季节,要格外小心。
后来也听同事说过,一群人在湖中见湖水清澈,一时兴起跳下水游了个泳,只那一下就感染了血吸虫。
鄱阳湖这片美丽浩瀚的湖水,波涛壮丽,却也藏着无数凶险。
那时候就听说他们要在棠荫岛蛇山建监测站,一晃数年,监测站建好了,一楼的基地大厅里要布置展厅,像鄱阳湖水生态博物馆那样,将鄱阳湖的水生生物都展现在人们眼前。
展厅有鸟类展区、水生植物展区、鱼类展区,底栖动物展区,乃至微型的浮游生物展区,颇有特色。
水生植物和鱼类都是同事的杰作。还有这条中华鲟,曾经在我们所一楼大厅摆放了许久,如今找到了新家。
浮游生物则是通过屏幕采用照片展示的方式让人了解微观世界,旁边还摆着一台显微镜,可以现场观测。要把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小东西都拍下来,也是件很费时的事。
因为这项工作,我们再次去鄱阳湖做了调查。
我去的时候正是枯水年的枯水季,洲滩裸露,踏上棠荫岛,可以看到一道道干裂的土地,许多来不及退到水中的蚌类都留了下来,种类繁多。
棠荫岛原先是血吸虫窝,环境糟糕,让人望而却步。如今的小岛船来船往,湖光山色,已是另一番景象。
在这里看鄱阳湖的日出日落,美景怡人。
那些裸露的洲滩上,形成了许多碟形湖,湖边的芦苇丛生长繁茂,有一人多高。从湖面来的风,吹得芦苇丛如波涛般起伏,远远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边无际。
在地图上看碟形湖并不远,走进芦苇丛才知道,道路难行,走了许久仍不见湖的影子。
芦苇丛里露水重,我们身上全被打湿了,脚上穿的一双及膝的雨靴,也灌满了水。最让我们担心的是,鄱阳湖的碟形湖区往往是血吸虫窝,走这一趟就像踏进了未知的险境,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随着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多年来的血吸虫防治,现在的血吸虫病已不如从前严重,但长期坚守在鄱阳湖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值得我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