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站鸟语里的明珠
2023/3/11 来源:不详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第一次见到鄱阳火车站,便被其造型优美的站房吸引:霞光里,站房整体如一道巨大的弧形波浪涌起,白色的外立面装饰似两只天鹅贴着浪花相对飞翔。站前广场宽阔而简洁,成为人们休闲的乐园。地处江西东北部、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拥有水域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号称“中国湖城”。鄱阳还被称为“候鸟天堂”,其境内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候鸟来此觅食。有诗云:“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描述的就是鄱阳鸟的壮观。
鄱阳湖畔被誉为“浪花上的城市,鸟语下的乡村”的鄱阳自古便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但多年来鄱阳百姓一直为家乡没有一寸铁路而苦恼,不过这一切在年12月28日那天改变,随着景德镇北开往南昌的D次列车如一道银色闪电飞驰而来,古老的鄱阳直接步入动车时代。
言及创业初期的艰辛,鄱阳站站长彭宏记忆犹新。年9月12日,他带着5位同事开赴位于鄱阳县田畈街镇的衢九铁路线鄱阳站,负责前期介入工作。坐汽车颠簸几个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当时,车站站房还只是个框架,广场看上去更像一个山坡,用水得跑到施工单位的工棚里借。退伍军人出身的彭宏没有一声抱怨,他和同事在车站“安营扎寨”,对工程单位催进度,跟县里要政策,很快,站前广场配套工程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随着工程的进展,鄱阳站从初具雏形“成长”为当地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工作人员接车鄱阳站现有到发线5股、货物线2股,站房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其中候车室平方米。每日,在阵阵鸟语声中,25趟旅客列车在这儿停靠,其中动车组列车19趟、普速列车6趟。今年前5个月,该站发送旅客人次,日均逼近千人。鄱阳站犹如一颗明珠,日益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彭宏喜欢将工作中的花絮拍摄下来,存储在电脑里,有空时慢慢回味。这位54岁的管理者堪称鄱阳站的活历史。彭宏说,鄱阳站是九江车务段唯一的高铁三等站。建站之初,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一切从零开始。而最头疼的是带队伍问题,车站32名职工全部来自外地,清一色跑通勤。彭宏深知稳定军心的重要,他首先盯的是“屁股落得下,张嘴有饭吃”,办起食堂,整好单身宿舍,让职工视站如家,安心工作。
在候车室,我遇到家住珠湖乡的七旬老人毕国太,他们一家三口马上要乘D次列车。对于铁路给鄱阳带来的变化,毕国太感同身受,那张黑黑的脸膛上绽放着光彩,连声称“赶上了好时代”。一旁的儿子毕高峰告诉我,他在湖北麻城做销售工作,这次是专门回鄱阳接父母出去转转,看看世界去。鄱阳未通铁路前,毕高峰每次返乡,须从工作地乘火车到九江,再转长途汽车回家,遇到晚点时,还得住宿,而现在可以直达家门口,心情别提有多爽。得知即将建设的昌景黄高铁将在三庙前设立鄱阳南站时,父子俩兴奋不已,热烈地用方言聊开了。不远处,刚刚走出高考考场的祝训石正一边听歌,一边用手机阅读。他准备乘坐K次列车前往杭州探望务工的父母。小伙子就读于鄱阳中学,这次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坐火车,心情有些小激动。他已跟父母说好,这个暑假,要留在杭州打工,好好体验挣钱的滋味。
移民旧址瓦屑坝临行前,我跟来自湖南湘潭的客运员米晓翔聊起鄱阳的人文。我告诉他,鄱阳古称饶州,出过“不将山水带还乡”的明代廉吏刘应麒、布衣词人姜夔、《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汉代开国功臣吴芮等名人,宋代名臣范仲淹曾经在此任职,文天祥的老师江万里全家在鄱阳投水殉国,著名的明代移民旧址瓦屑坝就在鄱阳湖畔。米晓翔表示,没想到自己工作的地方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机会应该多学习了解。登上由南昌开往婺源的D次列车,车门关闭的一刹那间,我又一次听到鸟语声声。鄱阳站,是收留天籁的地方。
文章来源于上海铁道特约撰稿:彭文斌
照片由撰稿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