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擦亮文化品

2023/3/12 来源:不详

                            

本文原标题:《“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擦亮文化品牌,让鄱阳渔俗文化大放异彩》

我县水域面积达多平方公里,由来已久的渔业生产,使我县渔俗文化内容丰富,渗透于百姓生产、生活、习俗各个领域。《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绘的正是双港镇长山岛村渔民生产、生活场景。

被命名为“中国渔俗文化之乡”的鄱阳县,如何让多元的渔俗文化大放异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鄱阳镇管驿前村的邹水义,作为鱼鹰(鸬鹚)捕鱼人的代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话》,邹水义展示了他从事渔业生产的经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称他为“深谙湖情,是渔业技艺特别传承人,也是鄱阳奇人”。

现在,邹水义成了我县渔俗文化代表人之一。一有演出,他的渔俗表演必不可少。

捕捞生产,一直是鄱阳渔民的生存劳作方式,由于各乡村渔法及其工具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了一个多元素特定的渔俗文化,日积月累,代代相承。

鄱阳渔俗文化包含渔谚、渔汛、渔俗、渔节、渔村、渔法、渔资、渔加工、渔类型、渔种类、渔歌、渔鼓、渔联、渔戏、渔祭、渔情等千姿百态,至今都在鄱阳县世代相传。

内青村位于鄱阳湖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作为鄱阳湖渔俗文化最丰富的渔村之一,方圆虽不足4公里,但家家开门临水,渔业兴盛,民风淳朴。

以渔俗文化为基础,内青村探索旅游发展道路。渔家乐、乡村渔庄和以珠湖银鱼、凤尾鱼干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项目,已逐步形成内青村的旅游拳头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成为展现鄱阳厚重渔俗文化的一扇窗口。

擦亮渔俗文化品牌

目前,我县有管驿前、姚公婆、龙口、乐亭、车门、长山岛、潼津渡等七大鱼市,在这些地方,依旧能感受到传统渔业生产的原味。

其中管驿前晏公庙立庙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年,管驿前渔村晏王庙庙会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次年,具有浓厚渔俗文化的张王庙庙会,也被批准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去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鄱阳县为“中国渔俗文化之乡”。

为了擦亮渔俗文化品牌,我县建立了渔俗文化博物馆、渔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以渔俗文化为主体的阵地。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渔俗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对渔俗文化企业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

如今,以渔具制作和渔业加工为载体,“万名渔民奔小康”行动计划效果明显。管驿前村生产的鱼钩年销售量已超过20亿枚,占到全国鱼钩总销量的80%以上。

让渔俗文化大放异彩

挖掘渔俗文化,关键落脚点,是丰富鄱阳湖旅游资源。

“20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来鄱阳,傍晚时分,鄱阳湖面上船帆点点,一条条夫妻船,生火煮饭,渔俗烟火的湖居景象令我至今难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华回忆道,“这两年来调研,鄱阳湖上渔船少了,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实在令人吃惊。”

依托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鄱阳县每年会在鄱阳湖湿地公园举办开渔节,但规模和影响力比不过吉林查干湖冬捕节。刘华表示,论名气,查干湖不及鄱阳湖,而查干湖冬捕让古老的渔俗文化得到了全面展示和传承,也让游客大饱眼福和口福,这一点上鄱阳湖不及查干湖。他建议,在某个区域设计打造传统帆船捕鱼观赏点,让游客返璞归真,从而与查干湖形成南北、夏冬不同捕鱼胜景。

省内学者汪玉奇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说:“既要在节日弘扬渔俗,又要将渔俗文化贯穿全年天,通过官方设计、推出、确立鄱阳湖公祭活动,打响鄱阳县渔俗文化的招牌;综合开放渔俗文化资源,形成‘渔俗文化+’产业体系,让鄱阳渔俗文化大放异彩。”

来源:鄱阳发布

鄱阳县融媒体中心

PYRMTZX

美在鄱阳

中共鄱阳县委宣传部官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