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寺记注释版江西鄱阳
2023/12/26 来源:不详永昌寺记
文/扬子
己亥仲阳,智山法师①始持鄱阳永昌禅寺②,辏遇③天下大疫,寺门杜闭三载,衲僧苦以自续。癸卯春,僧俗俶载南亩④,增修香殿,钟鼓之声复起,时疠疫⑤略尽也。
东晋永昌元年,大将军陶侃⑥力图濡化,始建永昌禅寺,开山禅师印法,主持一寺之僧众俾夜作昼⑦,斋修不已,黄金山上孤履危行⑧,仪轨渐播。夫莲社嘉名,丕显于玄宗一朝,时黄金山小大寺庵七十有二焉,仅永昌一寺常住僧伽即二百余众,千僧斋会则为净界大观也。更有禅师道明⑨,辟蒙山一脉,于此两度落发,后缘结东山,又炙于六祖门下,终成佛门之龙象也。
然则时岁迢递,亦每有兵燹⑩潜消,或艰屯圮毁?,昔之黄金山下百十津埠今徒存一二之虚名耳,舟棹远,香客尽,寺山孤,商旅穰熙、舟车辐辏之势不复矣,永昌古寺形埒?沧桑,此谓成住坏空者也。呜呼!荣衰存亡之势孰可预矣?观夫人之俯仰、流变一世,与此何异矣?
山水之胜,多因楼观亭寺为显,永昌禅寺屡经尘劫而道帜不倾,此得诸贤圣之护佑矣。今闻废墟之上香火继继,此为永昌寺之灵瑞,令德之广被也。癸巳岁来,益有大士驻锡呼召,社会贤达、好善僧俗纷而响应,鸠工庀材?,营造不歇,历时三秋,凛凛古刹重光于荒墟,此乃丙申秋日彭蠡泽?之盛事也。
祖庭俶建迄今已一千七百余年矣,存世之久为赣鄱第一。至若日丽风和,拾苔阶,据危栏,眺岑岭,即有振衣御风?之心,吞吐八荒之怀顿生,此则永昌禅寺之大化气象也。今思陶潜?之于彭泽,去五斗而植五柳,归去来兮桃源自在;东坡?之于湖口,宿钟山而闻石鸣,记通感而成美文;黄山谷?之于修水,法子美而得真传,出江西而播诗名;及若慧远?之于东林,虚云?之于云居,怀海?之于百丈,行思?之于净居,皆一地之弘化也。
前岁春月,予诣谒?古寺,博访耆名?高义,广征缁白?长老,对其史相与钩稽?,芟?其繁杂,勘其阙误?,廓其脉络,乃知其之所存为一大事因缘,斯文在兹矣。
时在癸卯二月三十日。
①智山法师:四川绵阳人,自幼受佛法熏陶,5岁皈依四川绵阳罗浮山飞鸣禅院方丈上万下法上师。年于成都昭觉寺出家,礼上清下定上师为师,学习密法。临济宗四十六代传人。先后毕业于四川成都昭觉寺佛学院,广东潮州岭东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浙江大学。曾任《南山梵音》主编,广州陶轮学社佛学讲师,三亚南山寺大知客,广东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等职。
②永昌寺:地处江西省鄱阳、都昌、彭泽三县交界之黄金山东麓。东晋永昌元年(公元年),由大将军陶侃命人兴建,并以东晋元帝年号永昌命名。寺庙历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之手。
③辏(còu)遇:本义,车轮的辐条内端聚集于毂上。通“凑”,接近;靠。辏遇,碰巧;相遇。
④俶(chù):始。载:读作“菑”,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南亩:向阳的田地。出自《诗经·周颂·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⑤疠疫:指始于年1月,全球大流行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⑥陶侃(年-年),字士衡(一作士行)。原籍江西鄱阳郡鄱阳县,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晋朝时期重要军事将领,从戎四十一年,“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及巩固立有大功。陶渊明曾祖父。
⑦俾(bǐ)夜作昼:俾,使;把。形容不分昼夜干某事。出自《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此处用其反义。
⑧孤履危行:指行为孤高独特。出自明·李东阳《冰玉斋记》。此处用其字义。
⑨道明:袁州蒙山道明禅师,俗姓陈,鄱阳人,陈宣帝之裔。公元年出生,三年后南陈灭亡,十二岁于永昌寺出家,法号道明。二十岁奉召入伍脱离僧籍,屡建奇功,事隋列三品将军。唐高祖武德元年(年)四月,隋亡。历两朝兴衰,阅人间沧桑,看透世道无常,是年冬,乃皈依佛门,重入黄金山永昌寺。道明六十二岁,去双峰求法,得四祖指授,往依五祖弘忍禅师法席,取法号慧明。后得法于六祖慧能大师,为避师上字又改回少时之道明。六祖示曰“逢袁则止,遇蒙即居。”故来到了江西袁州蒙山(今位于新余市)开创圣济寺,大唱玄化,为蒙山道场开山祖师。
⑩兵燹(xiǎn):指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出自宋·张存《重刊埤雅序》:历世既久,悉毁于兵燹;间有遗编,多为世俗秘而藏之。
?艰屯圮(pǐ)毁:艰屯,艰难。出自晋·潘岳《怀旧赋》:“涂艰屯其难进,日晼晼而将暮。”圮毁,坍塌毁坏。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重阁累榭,层台洞户。旌召高僧,式昭景福;然虽圮毁,尚曰奇工。”
?形埒(liè):形迹,迹象。出自《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
?鸠工庀(pǐ)材:招集工匠,准备材料。庀,准备,具备。出自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彭蠡泽:鄱阳湖的别称。
?振衣御风:振衣:抖衣去尘,整衣。出自白居易《偶作》诗之二:“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塲。”御风:乘风飞行。《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作品。
?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年)游石钟山后,写成考察性游记《石钟山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在艺术上,该文具有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灵活等特色。
?黄庭坚,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慧远,俗姓贾。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后,以为佛教远胜儒、道,遂从而出家。入江西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为道安的上座弟子,善于般若,并兼倡阿毗昙、戒律、禅法。因此中观、戒律、禅、教及关中胜义,都仗慧远而流播南方。
?释虚云(年-年),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咸丰九年(年)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和尚受具足戒,中国近代著名禅宗高僧。释虚云是中国禅宗第十七代祖师,曹洞四十七代,临济四十三代,云门第十二代,法眼第八代,沩仰第八代。其禅功和苦行倍受称赞,以一身而兼禅宗五宗法脉,整顿佛教丛林,兴建名刹,为现代中国禅宗杰出代表。年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应请复兴江西云居山真如寺。
?百丈怀海禅师,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州长乐县人,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是马祖道一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今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
?行思(~),又名青原行思,俗姓刘,庐陵(江西吉安)人。唐代佛教禅宗高僧。住吉安青原山净居寺,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惠能大师门下首座,后弘法于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大宗支。?诣谒(yìyè):前往谒见;造访。出自《新唐书·顾少连传》:“德宗幸奉天,徒步诣谒,授水部员外郎、翰林学士。”?耆(qí)名:犹高名。出自《后汉书·儒林传论》:“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缁(zī)白:僧俗人士。缁,本义为帛黑色,借指僧人;白,借指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钩稽:亦作“勾稽”,查考审核。胡适《<淮南鸿烈集解>序》:“典籍浩繁,钩稽匪易。”?芟(shān),会意字。从殳(shū)。殳,兵器。以殳除草。本义指铲除杂草。?阙误:亦作“阙悮”;错失,失误。《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作者介绍:
扬子,息交绝游者,唯与山水亲也。不惧井渫(xiè)不食,无畏匏(páo)瓜徒悬,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也。衣敝缊袍而不忮求,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者也。甘食其土之有,宴如也。唯好诗文与酒,续命河汾而独立,登皋舒啸而自由者也。如此以养余齿,聊乘化以归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