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问吧特辑问汛鄱阳湖澎湃在线

2023/4/11 来源:不详

                            从6月2日至7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为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

(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叠加影响,南方多省河流水位暴涨,多地告急。

7月12日,江西庐山。零时,鄱阳湖水位突破年历史极值。

同日,经会商研判,国家防总决定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截至7月15日,响应升级的第四天,鄱阳湖水位回落但依旧超警,全国仍有98条河流超警。长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鄱阳湖水域社会如何形成?

抗洪形势多严峻?

地理科学如何帮助进行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

年的汛期会有多厉害?

水文历史、记者直击、地理科学、气象预报……澎湃问吧特邀各界大咖,全方位多角度为你解答汛期话题!

QA

01

为什么是鄱阳湖?

三三三三:您好,请问为什么鄱阳湖的位置会成为水灾的重灾区?

刘诗古:谢谢你的问题。鄱阳湖是江西境内多条河流的汇集之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皆注入其中,且地势低洼,滨湖人口众多。一旦流域内降雨量过大,鄱阳湖的水位就会随之上涨,但只要长江不发生大洪水,鄱阳湖的水就可顺利汇入长江,注入东海,不至于造成内涝。但如果长江水位也同期上涨,那么就会对鄱阳湖注入长江之水形成顶托作用,形成江水倒灌入湖的局面。如此一来,不但鄱阳湖的水无法入江,且长江之水还会倒流入鄱湖,造成鄱阳湖水位急剧上升,酿成水灾,很多圩堤无法承受压力,相继决口,或者人为破堤泄洪。高山上的阳光:您好,请问鄱阳湖在历史上经常发生水灾吗?

刘诗古:谢谢你的问题。是的,在历史文献中有许多鄱阳湖区经常发生水灾的记录。较早的记录见于康熙时期的《鄱阳县志》,提及“隋大业三年,刘宗宏为鄱阳巡官时,三乡大浸,民以杀掠为事”,此次大浸或许是鄱阳南湖逐渐形成的一部分。在明清时期,这类水灾的记录就更为常见,如万历十四、十五、十六等年,南昌等县大水,低乡早稻尽皆淹没,秋季又干旱,晚禾尽行枯槁,且连续了几年。为了救济,官府不得不开放河港,让大家自行捕鱼度日。道光十四年,从5月13日起,连朝大雨,湖河盛涨,滨湖低处皆被水浸淹。在现在的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保存有许多地方行政官员给皇帝上报灾情的奏折。

02

破纪录,意味着什么?

空空空不空:请问老师,鄱阳湖水位破历史意味着什么?未来会对其他流域造成什么影响?

李永强:您好!鄱阳湖水位破历史极值,表示鄱阳湖目前对其水系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和长江的调蓄能力,达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极限。如果水位持续不降,将加重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流域的防汛压力。

未来对其流域的影响理论上来讲不大,鄱阳湖作为一个吞吐型湖泊,上游河流注入的水和降水多,其水位自然会升高。

03

面对水患,我们能做什么?

wanyue:承受灾难让人感到很难受,面对时常发生的水灾,我们有什么办法从宏观的角度来预防吗?

刘诗古:谢谢你的问题。首先,我想任何人都不愿看到这样的灾难,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我这些年长期在湖区跑田野调查,与湖边很多人成为了朋友,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一直非常担心。

很多时候,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我们的防范带来了困难。但显然并不是没有办法,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灾害应急制度,并不完善,没有预先考虑到这类突发情况。如果我们以百年一遇的年洪水为基准,建立一整套方案,或者明确水位淹没范围,把此范围内的耕地还原为湖泊,就可增加应对水患的可能。或者说,灾害应对制度,应提前预估最坏的可能,并建立应对方案。如此,或许可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所谓“居安思危”,指的大概就是这些吧。

(图片来源:新华社)

钱菁菁:如果鄱阳湖的水一直很大,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李永强:您好,不想做最坏的打算,也没必要做最坏的打算。

鄱阳湖流域的防洪能力比年有实质性的提升,例如九江大堤在年时,水位22.83时发生了决口,目前鄱阳湖地区的绝大多数堤坝都能承受23米的水位,且这两天赣北地区天气晴朗,水位这两天都在下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