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年之味散文专辑王志远年事

2023/10/7 来源:不详

彭洋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又是一年火树银花,又是一年春暖花开。

将时光剪成冰花,把年的味道装进行囊;将岁月化作祝福,把美的期待蕴藏心中。二月,是一段写满家、团聚、温馨和欢乐的日子。

为营造新年氛围、传播文化内涵,江报客户端新闻中心与江西省作家协会联合推出“年之味”散文专辑,让我们随着本土作家的文字,一起去感受我们的“年”!

今天,推出第二十四篇作品,来自王志远的《年事·喜事》,敬请收听。

《年事·喜事》

文/王志远

年一过完,进入正月,回村的人们大多忙于两件事,走亲戚迎来送往和忙不迭地喝各种喜酒。农历丁酉年正月初三,我和妻子得到确切消息,中午我们上兰村共有四户人家办喜酒,主题分别是:儿子周岁、新楼落成、女儿考取大学以及嫁女儿。所有喜事的日期本来是不一致的,但只有在年节的时候村子里才有人气,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个热闹的时段将家中的喜事解决掉。在农村有喜事的不办掉总归是个疙瘩,没喜事的人往日里送多了别人的礼金,也会想个由头办一席以图个心理平衡,比如孩子周岁甚至是满月,都可以热闹一场。

接下来一直到正月十三,村里以及亲友中谁家哪天有什么喜事,我们大概都知道了。这样一来,家中大部分日子除了要招待客人,基本上不用另外考虑自己动手解决饮食的问题。

妻子翻看家里前几年办喜事的礼簿,看看谁来了谁没有来,谁又送了多少礼金。来而不往非礼也,一个地盘上的人,基本的为人处事的规则还是要有个分寸的,要不然,抬头相见低头也避不开,脸面就不好安放了。我叫她不要看了,对于乡亲们的喜事,贺礼宁可多送、送错,不可漏掉一家。

妻子笑道,你带回了几多钱嘛?

一万五千,基本够用吧。

老发家在我们做喜事时没有来,要不要去?

我略略地想了想说,也不靠他一家的花销,还是去吧。

妻子答应要得、要得。她知道我心不在焉。因为今年春节手头有一份单位交代的返乡调查的任务,我因此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村子和那些长期在外生存的乡亲。往年,我没有在意这些细节。我带着家小在南昌谋生,离开村子十七八年了,虽然每年都会回来那么三两次,但是每一次都像匆匆的过客,更别说过年的时候,因为紧张繁忙,几乎没有到访过几户人家。就算是现在,村子里绝大部分人家的大门,我仍然没有时间进去。

我家的房子就在穿村而过的马路边上,我只要抄着手在自家的大门口做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就一定能候到愿意与我聊上几句的男女或者是老少。

起初的时候我的房子在村头的位置,后来每次回家都会发现楼房一年比一年增多也增高。现在,我家的位置成了中心地段,我离开村子头一年花费四万多元建的当时还算不错的两层半楼房早已变得毫不起眼。

当然了,我也可以主动出击,在村子里面四处转悠,然后站在某一户人家的大门口“问寒问暖”。

正在我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林推着他的母亲缓慢地走了过来。林的母亲前几年突然中风,开始时她凭着一支木棍在马路上走来走去地活动着身体,后来就坐上了轮椅。林的母亲肥肥胖胖的,虽然比我大许多年岁,但是往常,我同村里人一样打趣地叫她胖子或者死胖子,胖子不介意,嘻里哈啦地习惯将每一个很正经的事情往玩笑的路子上扯。现在,林的母亲变得呆滞起来。

林俯下身子推着轮椅,见了我,他点头、微笑,算是友好地打个招呼吧。我曾经打发妻子拎着一箱牛奶去看望过林的母亲,林的友好应该有些感激成分在里面。乡亲们过日子,容易记恩,哪怕一点点人情,人家也不容易忘记。

林不抽烟,但我仍然很容易跟林搭上话。我说你真好,孝子。推着母亲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林笑嘻嘻的没有什么言语。我说年都拜完了?林说还没有呢,各种杂事比较多,反正也不急,要到过了元宵才出门。

林说的“杂事”,眼下是他正推着母亲去本家一个侄子家里包红包,顺便去小店里买一封上门的爆竹。侄子今天“查家”,林说。

他的本家侄子过了年虚岁算是二十九了,折腾了好几年,终于有一位十几里之外的姑娘在“看老婆”时答应了这门婚事。我们这里将“相亲”说成“看老婆”。在我们这一带,婚事定下的当天,男方要现场包给女友一万元左右的“爱情包”,接下来再谈具体的其他程序及执行日期,娶个媳妇总计费用近四十万元。这笔钱说起来吓人,实际上按照习俗,结婚时女方会带回来九成上下的钱财,小两口的日子从此欣欣向荣,只是累弯了男方父母的“背脊骨”。做父母的不愁扯借,最伤脑筋的是儿媳妇难找。

“查家”是第二个程序,女友以及她的父母、三姑四姨什么的全部来到男方家里吃一顿丰盛的午餐,名义是“查看男方的家事”,然后男方的众位亲友以及本家赶来给女方送红包。收的红包越多,男方越有脸面。男方自己呢,也要包给上门“查家”的女友相应的红包,其中,未来的媳妇是大手笔,又是一万元左右,她的父母各两千元上下。

林摇头好笑,老婆真难讨。我说这种“查家”的事情你们一般要包多少钱啊?林说最少两百块吧,不然出不了手。

说到红包,林摇头,这样那样的他费了好几千块钱。

确实,看望老人、病人,要给红包;亲戚家中的结婚查家、考取大学包红包;新客过门、新生儿进门,也要出手;亲戚当中的长辈做大寿,都要送红包,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数目,都有约定俗成的大致规矩。

我说你负担蛮重的,楼房做起来不久,现在你母亲的身上又要花钱。不过你们夫妻赚钱还算厉害哦。林说这都是小事,也攒不到什么钱,无非是过日子马虎马虎。

我们站在马路边上随意闲聊的时候,村子里不断地响起强烈而又欢腾的爆竹声。

林夫妻与儿子、女儿都在福建石狮一家鞋厂做工,收入好歹看老板的生意,林不怎么计较,舍得吃苦,活路总是有的。

看着林远去的身影,远处一阵鞭炮声提醒我,今天还有两家喜酒要去喝,就算肚子再怎么不想吃,去送个礼道个喜还是要的。忽然,我有种迷茫与恍惚,这过年不断地赴各种喜宴,到底算年事还是喜事?管它呢,喜庆就好!

作者简介

王志远,江西鄱阳县人,年10月生。年6月至今在南昌从事纸媒编辑工作。现供职于江西工人报社总编室。作过田,当过村党支部书记、乡聘用干部、县报记者。有散文、报告文学在不同层级报刊发表。获第22届、23届、24届江西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二等奖、二等奖。系江西省作协会员。

朗读者简介

郭娟,遂川县委宣传部干部,有多年的舞台表演和舞蹈编导、群众文化辅导经验,编排舞蹈《茉莉花开》获江西省“百姓大舞台”文艺汇演一等奖;舞蹈《看戏》《春牛呈祥》获吉安市唱响中国梦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一等奖;编排舞蹈《茶乡童趣》参加“同一片蓝天”全国少儿电视春晚,获“金牌编导”称号;多次担任全县大型文艺活动的主持、导演,在县市各类演讲、诵读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总策划:吴志刚、邱玥

执行策划:邵平、冯星星、万晴

朗读者:郭娟

编辑:董文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