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高时一片,水浅时一线

2023/3/14 来源:不详

导语:什么是鄱阳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中国第二大湖,由于持续降雨,鄱阳湖的湖面积已经超过了青海湖,短暂的成为中国第一大湖。

这几天,鄱阳湖的现状,可以说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因为近日连续降雨的原因,鄱阳湖的水面不断上涨,很快就超过了98年的极值,而这段时间,连续降雨已经导致了江西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据统计,截至昨日,持续一周的洪涝灾害已经危及江西99个县,.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千公顷,绝收.6千公顷,直接损失.7亿。

不断扩大的鄱阳湖

卫星遥感数据

图中蓝色区域为7月2日鄱阳湖的水面覆盖区域,红色区域是7月8日鄱阳湖新增的水面覆盖区域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小流域沿线水域面积向周边扩展明显。

而据12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7月8日18时,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较7月2日扩大平方公里,达平方公里,为近10年来最大,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大两成,五大支流入湖口湿地大面积被淹。未来几天鄱阳湖水位将继续上涨,水域淹没范围逐步扩展。

简单聊聊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变

鄱阳湖的原始地貌是一个古老的断陷盆地,在距今约1.35亿年前的燕山山脉运动中,江西北部的地质板块受到挤压后,北部地区抬高,东南地区降低,这才形成了古鄱阳湖的雏形。而后在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北部地区继续升高变成了如今的庐山,而东南地区由于北部地区的持续升高而产生了断裂下沉,形成了一处断陷盆地,而后因积水形成湖泊,这就是古鄱阳湖(其实说白了就是海陆变迁中海水的沉积部分)。

板块运动示意图

15万年前随着长江的形成,古鄱阳湖地区逐渐变成河网沼泽密布的冲积平原。而在冰川后期年前及年前的几次海浸过程中,海水曾一度沿长江到达扬州,同时形成了包括星子至湖口的水域在内的彭蠡泽。据传,大禹治水中,为了疏通九州的洪水,将古鄱阳湖作为了洪水的蓄水池,以发挥洪灾时调节水道,旱灾时滋润土地的目的。

现代鄱阳湖的主体,是在年前的三国时期才形成的。彭蠡泽湖水由西向东扩展,正是“沉了海昏县,浮起吴城洲”,汉代的海昏县城及枭阳县均已被湖水淹没了,公元年湖水淹至鄱阳县一带,隋代以后才因鄱阳县才改称为鄱阳湖。

鄱阳湖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是个过水性湖泊,最大特点是“洪期一片,枯期一线”,湖水面积变化巨大,当水位高过20米时,其面积可达平方千米以上;在枯水期呈现河相,当水位在12米时,其面积仅为平方千米。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鄱阳湖地区地处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超过毫米,降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也就是说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雨季;而到了冬季的时候,由于受到来自内陆的冬季风的影响,降水偏少,为干季。因此,鄱阳湖的水位也就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涨落,从而使得面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平均每年流入长江的总水量为亿立方米,每年流入鄱阳湖的总水量为亿立方米,沙量为.9万吨,年积沙量为.2万吨。湖下沙砾厚约40—50米,积沙面积约平方千米,沙砾松散层中储水总量达亿立方米以上,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居全国第一。

为什么鄱阳湖这么重要?

上面我也提到了大禹治水时期,将古鄱阳湖作为了蓄水池,起到洪灾时调节水道、干旱时滋润土地的作用,现代依然,其实鄱阳湖和长江都处在一个水平面上:长江水位低,则鄱阳湖水灌之,长江水位过高,则鄱阳湖吞之。这种关系从大禹时代一直绵延到明清时期。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长江出了青藏高原,一路东下,汇聚了众多河流,然后到了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湖口县时,长江八大支流已经被它收编了七个,湖口县就是因为地处鄱阳湖入长江口而得名。

鄱阳湖区多丘陵、山地和河流,加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数千年时间大量泥沙随河流沉积在湖底,加上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对土地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例如填湖造田),使得鄱阳湖的蓄水量逐渐减少,这也是此次鄱阳湖水位上涨的原因之一。同时,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将赣江、修水、信江、饶河、抚河等江西五大河流悉数揽入怀中。长江水位低,则鄱阳湖水灌之,长江水位过高,则鄱阳湖吞之。这种关系从大禹时代一直绵延到明清时期。

长江下游支流很少,鄱阳湖是长江进入下游之前的最后一个蓄水池。如果鄱阳湖水位继续上升,洪水下泄,对长江下游的江淮、太湖流域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

7月5日拍摄的江西鄱阳湖都昌印山。图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可以说,守住鄱阳湖,就是守住了长江下游沿岸城市的安全!

鄱阳湖,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张图: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鄱阳湖辐射了小半个江西,大量的泥沙被长江和赣江、修水、信江、饶河、抚河之水冲击到鄱阳湖堆积起来,孕育出了大量的良田,使得滨湖平原的农业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江西的先民们在这里围湖造田,养鱼种稻,成为了名传天下的“鱼米之乡”。

而沿着鄱阳湖流域的赣江一路往南,经由大庾岭的梅关驿道,便可直达珠江流域,在陆路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这是中国内陆最重要的南北水运大通道。江西的瓷器、茶叶、木材、农作物等多经由水路外运,物资集散直接促使江西古代四大商镇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吴城镇的兴盛。

而且由于鄱阳湖湿地众多,对于改善江西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总结:

鄱阳湖的优势: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生长习性;鄱阳湖平原,地形平坦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劳动力充足,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也要注意过度发展种植业会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化减少等危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