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鄱阳丨五湖连珠磨子桥
2022/7/14 来源:不详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m.39.net/news/a_5334094.html
在苍莽的东湖上,暴风卷着怒涛狠狠拍击着桥身,学子们手挽手、肩并肩,似雄鹰般闪过狂涛击拍、穿梭丈高水帘,一鼓气奔腾长长湖堤……几何年后站在桥头再回想,同砚们的身姿仍然强壮,承载过史册也承载过你我的磨子桥仍然静卧湖上、延长指望。
磨子桥在东湖堤上。东湖堤在上东湖与下东湖之间。“唐刺史李復筑,原名李公堤。至明嘉靖二年,彬阳范公(名佚)以提俻武事至饶,更就德新桥坽,筑石堤一路,且为堰口瀦水于湖,亦称范公堤。自后,水位太高,渐失防水影响。然此固可称为吾鄱堤工之开山祖师矣。”(《中华民国鄱阳县志》)
鄱阳习俗学者姚道生教师在《弓张鄱阳湖》书中,详细描摹了鄱阳提防开山祖师东湖堤和磨子桥的古貌:“路面是清一色的长条青麻石,全路共管三桥……磨子桥为中桥,长宽为东堤之首,桥上设有直径三尺六寸和二尺七寸的大石磨十三扇半,石砌单孔拱构,桥体合理高低东湖风口浪尖,却又是东湖四岸进城必经天堑。”
清朝时磨子桥叫磨盘桥,以桥为界区分上、下东湖。良久曩昔,东湖沿岸百姓多以打渔、磨豆腐、养鸭为生。建桥时,沿岸百姓把旧石磨捐贡献来,磨盘桥是以得名。
玉不琢,不可器。做为一中学子修业路过的必过之桥,百舸争流、鹰击漫空的磨子桥堪称名符原来。
(记者程琳萍)监制:操海鹏汪林勇编审:吴思编纂:马宝红审慎申明:凡属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