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资讯修理工变抗疫超人,三种身份随机
2024/8/9 来源:不详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http://www.t52mall.com/m/武汉市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下最近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1、修理工变抗疫超人,三种身份随机切换让人惊叹开着货车,他四处奔波拉回口罩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开着微型小客车,他接送确诊和发烧病患;开着环卫车辆,医院,将一袋袋医疗废弃物运出去。虽然还是一个农民工身份,但我在这里已安家。车队修理工44岁的李基建说,他早已把武汉当成了家乡,能够为抗疫做一些事情,也是他的一种责任。李基建所在的固管中心,成立“防疫突击队”。动员会上,他第一个站出来报名。当天下午6时许,李基建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天河机场,将多名医护人员的行李及随行的医疗器械,运到酒店。驾驶小客车,接送发热病患。开着环卫垃圾,转运2医院医疗垃圾。2月20日,江汉区两医院运输医疗垃圾的司机,到了换班的时候,谁接班?3月1日,李基建在2医院装完医疗垃圾后,又驱车前往30公里外的垃圾焚烧厂,才结束一天的工作。李基建是湖北麻城人,18岁那一年,他独自来武汉打工,便在江汉区环卫局工作,由于工作勤奋,任劳任怨,年,他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农民工”。2、哺乳期请战武汉未果!鄱阳这个护士执意踏进了隔离病房……我在第一时间请战援助武汉,但院领导考虑到我家小儿子仅6个月,就没有派我去。医院儿科护士吴君说,虽然没有去武汉,但我还是希望能在防疫一线,尽护士的本职,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吴君爱岗敬业,从事护理工作16年。在疫情出现的时候,还在哺乳期的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要站在防疫一线。长时间的佩戴口罩和护具,吴君的鼻梁和额头出现了淤青和破皮。“和病人比起来,我这些都是小事,我要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守护好病人。”“每天工作都很累,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每次视频看着孩子们,我就感到特别开心和轻松,这也坚定了我在一线踏实工作的信心。我想,病患们的孩子也同样在家等待他们痊愈回去。”在医院逆行中,吴君时刻与病人零距离接触,每日除了为他们测体温、量血压、输液和抽血等,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楼上楼下的无数次来回跑,我现在都要练出腹肌了。吴君笑着说,这些天里,病患一句句的谢谢是我每天收到最好的礼物。目前,完成第一梯队工作的吴君正在居家隔离,她表示将在隔离期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医院安排和召唤。3、“逆行”公里的川籍女医生:把新生命安全带到这个世界还记得那位从四川“逆行”公里到武汉那位川籍女医生吗?她叫郎冰凝,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妇产科的规培医生。在得知武汉疫情形势严峻后,郎冰凝主动请缨,从老家四川攀枝花出发,在铁路部门的大力帮助下,“逆行”公里平安到达武汉,投入到阻击疫情的第一线。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远在武汉的郎冰凝,她讲述了这段时间的抗疫经历。在妇产科,医生们每天都会接触可能存在病毒感染的产妇,郎冰凝坦然面对。郎冰凝说:“把新生命安全地带到这个世界,我们都在努力。”“现在我们每上一个班都是24小时,完成交接班,把防护服换下来,已是第二天的早上十点过了,会带些菜回到寝室随便吃点就休息。”后来,郎冰凝把医院的领导,很快,医院公章的通行证明发送到了她的手机上。初二早上,在铁路部门的帮助下,郎冰凝登上开往昆明南站的D次列车,抵达昆明后,再转乘G次列车,在“逆行”公里后回到武汉。4、祖孙三代同住武汉隔离病房,97岁“稀粥”婆婆收到哈尔滨援鄂医生暖心“治疗”在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医院的病区里,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共有七十人,其中有一位非常特别的老人,大家都称她为“稀粥”婆婆。“稀粥”婆婆今年97岁,当得知病区里有这样一位老人时,哈医大一院的领队赵长久亲自带领医护人员走进了她的病房。在得知了这个情况后,赵长久立刻部署,特地交代负责医院的相关部门,并不断敦促和跟进。哈医大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维举告诉记者,大家都自豪地说,这一碗“稀粥”如同“灵丹妙药”,是我们见过最让人暖心的“治疗”。因此,私底下都称老婆婆为“稀粥”婆婆。赵长久几乎每天都要询问老婆婆的病情,每次进隔离病房,也都要特意去看望老婆婆,和她聊聊天。5、同心抗“疫”武汉加油|爱与真心终将让病魔消失于天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根据学校安排,面向全校团员和青年学生发起了“同心抗‘疫’武汉加油”主题作品征集。经过各级团组织和同学们的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北演学子牢记担当与责任、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为战“疫”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期为“同心抗‘疫’武汉加油”的征集作品展示第17期。●作品理念:我们把他们称作英雄,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在危难时刻心怀善良,敢于挺身而出。其实英雄的概念很简单,英雄可以是每一个平凡人。共收到投稿62份,已发布6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