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仕途之跌宕起伏看南宋词人陈著之文人傲骨
2023/6/12 来源:不详前言:
在古代,有句名言叫朝中有人好当官,也有古语称背靠大树好乘凉,指的是古代时做官要有靠山,有了靠山就能升官发财,没有靠山则仕途上寸步难行。因此,古时官场拉帮结派是常事,而孤独无依的官员通常难以长久,遇到好皇帝时被贬官降职或弃之不用,如果遇到的皇帝昏庸,那么恐怕要丢弃性命。因此说,古时的人们都明白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大官会努力搜罗一帮小官来支持自己,而小官则努力攀上大官的高枝,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官场形态。
对于那些不愿意趋炎附势的官员,官途起伏难以避免,他们中许多人虽然最终个人的结果不好,但在后世中留下了好的声望,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这里就有一位,那就是南宋词人陈著。面对远亲高官的招揽,他是怎样做的呢?陈著又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回顾那一段历史吧。
南宋著名文人:陈著像陈著背景情况
公元年,陈著生于鄞县(即如今的浙江省宁波市),后来迁移到武康县。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又是一个奇特的家庭。
陈著的高祖是陈显,出身于进士,官位最高当到了户部尚书。公元年,上疏皇帝讨论蔡京的害国害民,结果被贬到越州当知府,之后后到鄞县密岩归隐。陈著的祖父是陈伸,官位当到了国子监祭酒。在庆元初期,指斥道学是伪学论起,共7次上章皇帝陈辩,结果被罢职,但数年后又被封为吏部尚书。而陈著的父亲是德刚,公元考中进士,在理宗时期担任了工部尚书。可见,陈著家庭的传统一向正直,且十分爱国家民。这对陈著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著高祖与祖父说陈著家庭奇特,则是因为他有一个远亲,后来是个大人物。这位远亲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奷臣贾似道。
陈著自小酷爱读书,成绩也很好。但由于家庭普通,没有名师指导,由此到了43岁时,即在公元年,他大器晚成考中了进士,从此进入仕途。
奷臣:贾似道
不与奸臣为伍,仕官坎坷
陈著考中进士后,朝廷给他派官,当上了饶州(即如今的江西波阳县)当商税监官。四年后,即公元年被调任到白鹭洲(即如今的南京西南)当书院山长,并很快当上芜湖茶局监官。南宋商贸是朝廷力主推广的行业,茶局监官相当于当地茶叶生产及经营的主管,有一定的权威。由于他为官任上勤劳且清廉,做事又有方法,被当时的相国吴潜看中,以为他有才能可堪重用,因此把他推荐给了朝廷。
陈著陈著有个外戚,就是有名的奷臣贾似道,他派人要陈著依附自己,走自己的门道,就可以让他升官。但陈著内心正直,拒绝了他,表示:“宁不登朝,不为此态。”。这惹怒了贾似道,他位高权重,轻易就把陈著外放到江西省当安福县令。
陈著在任上政绩颇受朝廷称赞,于是在公元年被提拨当上著作郎。此时贾似道实行一项祸国政策,即“公田法”,此法令下民田被广泛地低价收购,兼并风让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的危害甚大。对此陈著上疏皇帝,指责贾似道在祸国殃民,请求朝廷罢弃公田法案。这让贾似道再次发怒,又把陈著贬出朝堂,到嘉兴当县令。
陈著被贬出朝堂公元年,陈著被调往嵊县当令。当时时,皇家有外戚在嵊县定居,对嵊县把持政权,由此之前多位县令都被他给赶跑了,由此该县17年来没有县令。这让整个县十分混乱,豪强公开派凶徒对先人进行劫持,去当家奴,并且伪造白契去强占民田。
陈著到任后,用下令严惩凶徒,并加以教化,对法律纲纪进行宣传,加重法度执行,让吏治得以恢复,民风开始走向正轨,他对县里各阶层的人宣扬:“义利明而取予当,教化先而狱赋后,识大体而用小心,爱细民而公巨室。”结果在此县任职4年,豪强收敛了,而老百姓安居乐业。
由于他努力为民做好官,一任过后,公元年被提升当扬州通判,他离任当日,百姓们夹道送别他。一年后的年,他再次被调官,担任临安(今杭州市)签判。临安是南宋国都,因此,他间接回到了朝堂。
正值的陈著两年后的公元年,他被再次升官,转为临安通判,并且升任当上了太学博士。这一年,贾似道母亲死了,他回到台州(即如今的临海市)去丧,皇帝诏令,用天子仪仗去出殡,墓地豪华得可以跟皇陵比拟。对此,陈著率领众仕官向皇帝上疏谏阻,但没有被采纳。
此时,南宋已经接近灭亡。公元年,他被调遣担任监察御史,兼任台阶授秘书监。同年十一月被任命台州知府,但他还来不及到任,南宋就灭亡了。他由此避居于雪窦山西坑村。
公元年(即元朝时至元十八年),陈著被乡民推举,担任广平书塾山长。十一年后的年,他受聘修撰该县县志。由此著写了《历代纪统》及《本堂先生文集》共95卷。公元年,陈著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结语
陈著为官清正,并不与奷臣为伍,哪怕这个奷臣是他的远亲。其文人傲骨品格,深为人们所敬佩。同时,他还是南宋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一生创作了计多诗文,这些作品抒发了他心中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歌颂祖国美好河山的心情。在他离开嵊县以后,就更经常赋诗撰文,以寄托他想念嵊县父老乡亲的感情。后来,世人把陈著的著作整理后刻印,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作品有《历代纪统》、《陈著诗集》34卷、《陈著杂文》55卷、《本堂先生文集》95卷,在清朝时,都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中。
陈著的著作
嵊县人为纪念陈著,将陈著和嵊县父老惜别的城故岭改名为“陈公岭”,将岭旁的一座山命名为“陈公山”。传至今日,已有多年了。陈著因“独持风裁,威令肃然”,“清正廉明,文义冠世”,深得民众拥戴。在古代官场能有如此刚正不阿,政绩卓然,离任时获得县民跪泣送行的官员,实在难能可贵。
陈著的一生,表现出了家族的正直传统,虽然其仕途跌宕起伏,但其清廉风气,正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陈著参考资料
1.《本堂先生陈著》.奉化新闻网
2.《文化探源之嵊州古代清官故事》
注:本文插图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删!